因月得其真,无月亦恒然
出处:《秋夜与诸衲坐月》
明 · 释函是
管弦邀月醉,醉后月还山。
何似千峰顶,年年共月閒。
微云元不碍,澄江影自澜。
光摇万木动,静极鸟声寒。
目前多所陈,意短境乃悭。
人爱秋月佳,智者独不言。
物理非有无,事会成寂喧。
夜落群动息,心閒林壑宽。
因月得其真,无月亦恒然。
万古犹若斯,人间徒厌忻。
空明山岳峙,敛目归虚玄。
亦岂在象外,吾徒当冥观。
何似千峰顶,年年共月閒。
微云元不碍,澄江影自澜。
光摇万木动,静极鸟声寒。
目前多所陈,意短境乃悭。
人爱秋月佳,智者独不言。
物理非有无,事会成寂喧。
夜落群动息,心閒林壑宽。
因月得其真,无月亦恒然。
万古犹若斯,人间徒厌忻。
空明山岳峙,敛目归虚玄。
亦岂在象外,吾徒当冥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僧侣们在秋夜月下聚会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色之美和自然之静谧。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如“管弦邀月醉”与“醉后月还山”的对比,表现了月色的流转与人的欢愉;“微云元不碍,澄江影自澜”则描绘了月光下云淡风轻、江面波澜不惊的景象,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
“光摇万木动,静极鸟声寒”两句,以动衬静,通过树木的摇曳和鸟鸣的细微变化,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宁静氛围。而“目前多所陈,意短境乃悭”则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感慨,认为尽管眼前有诸多事物,但内心却感到满足与富足,体现了对生活简朴与内心的丰富之间的深刻理解。
“人爱秋月佳,智者独不言”一句,点出了智者与常人的不同之处,智者在欣赏美景时,更注重内心的感悟而非外在的表达。接下来的“物理非有无,事会成寂喧”则探讨了自然现象与人类感知之间的关系,指出事物的本质并非绝对的有或无,而是由人类的主观认知所决定。
“夜落群动息,心閒林壑宽”描绘了夜晚万物静寂,人心也随之平静,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景,强调了心灵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因月得其真,无月亦恒然”则表达了月亮作为自然界的象征,能够揭示事物的真实面貌,即使没有月亮,自然界的规律依旧不变。
最后,“万古犹若斯,人间徒厌忻”总结了自然界的永恒不变与人类情感的短暂波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宁静与美好,不必过分追求短暂的快乐。而“空明山岳峙,敛目归虚玄”则以山岳的稳固与虚空的深邃,象征着内心的坚定与超脱,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的起伏时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整首诗通过对月色、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充满了哲思与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