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淞三万六千顷,震泽与之俱渺茫
出处:《过松江诗》
元末明初 · 顾观
吴淞三万六千顷,震泽与之俱渺茫。
鸿雁一声天接水,蒹葭八月露为霜。
秋风漫引渔人笛,落日偏惊贾客航。
三十年前此来往,尘缨犹未濯沧浪。
鸿雁一声天接水,蒹葭八月露为霜。
秋风漫引渔人笛,落日偏惊贾客航。
三十年前此来往,尘缨犹未濯沧浪。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顾观的《过松江诗》描绘了吴淞江广阔壮丽的景色,以及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感慨。首句“吴淞三万六千顷”展现了江面的浩渺无垠,与震泽相连,景象宏大。接下来的“鸿雁一声天接水,蒹葭八月露为霜”通过自然景象,如鸿雁南飞和芦苇白露,渲染出秋意浓厚的氛围。
“秋风漫引渔人笛,落日偏惊贾客航”两句,通过秋风中的笛声和傍晚时分商船的行踪,描绘了江上生活的动态画面,渔歌与商旅交织,增添了江边的生动气息。最后,“三十年前此来往,尘缨犹未濯沧浪”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三十年前他曾频繁往来此地,但如今身上的尘世俗气仍未洗净,暗含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怀,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融入了人生的沉思和对过去的追忆,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