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胥不踏桑麻路,桴鼓长闲花柳村
宋 · 张栻
里胥不踏桑麻路,桴鼓长闲花柳村。
都在邦君和气里,卖刀买犊长儿孙。
都在邦君和气里,卖刀买犊长儿孙。
注释
里胥:古代地方官吏。桑麻路:乡间小路,种植桑麻的地方。
桴鼓:木槌和鼓,古代用于召集民众的工具。
长闲:长久闲置。
花柳村:形容乡村景色优美,花木繁茂。
邦君:指国君或地方官员。
和气:和睦、祥和的气氛。
卖刀买犊:买卖农具,如刀具和牛犊,表示农事活动。
长儿孙:养育子嗣,延续家族。
翻译
里胥不需走乡间小道,鼓槌长久闲置在花柳村里。村庄里洋溢着国君的和谐气氛,人们买卖农具抚养后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和谐、宁静的田园生活场景,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人事变化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安定的向往。
"里胥不踏桑麻路"一句,通过“里胥”(意指村中的小路)未被践踏的情形,传达出一个生产停滞、生活宁静的画面。桑麻是农家常种植的作物,这里因无人耕耘而荒废。
"桴鼓长闲花柳村"则描绘了自然环境中桴(古代捣米工具)不再响起工作的声音,桴鼓代表着劳作与生活节奏,而“长闲”则意味着时间的悠长和生活的安逸。花开柳绿,则是乡村美丽的景象。
"都在邦君和气里"一句,表达了希望所有这些宁静祥和的场景都能在国家太平、君主恩惠的情况下持续存在。“邦君”指代国君,“和气”则代表着一种和谐、安定的大环境。
最后,"卖刀买犊长儿孙"一句,通过卖掉战斗工具(刀)而购买养育下一代的工具(犊,即牛用于耕种),隐喻了从战争到和平生活的转变。诗人期待着能够有一个持久的和平时代,使得子孙满堂。
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传达出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美好憧憬,以及对未来世代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