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出前山色,孤闻一水声
出处:《利国监晓发》
明 · 郭之奇
晨光谁共悦,物性与人情。
所畏红尘动,故穿绿霭行。
蝉声初露濯,林影乍风明。
渐出前山色,孤闻一水声。
因之深自省,遂觉有同迎。
念此征途扰,犹能静理生。
所畏红尘动,故穿绿霭行。
蝉声初露濯,林影乍风明。
渐出前山色,孤闻一水声。
因之深自省,遂觉有同迎。
念此征途扰,犹能静理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出发时的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充满了哲思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晨光谁共悦”,诗人以问句开篇,引出对清晨之美的思考,仿佛在询问与自己一同欣赏这美好晨光的还有谁,营造了一种孤独而深刻的氛围。
“物性与人情”一句,将自然界的物性与人类的情感相联系,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自然之美对人心灵的触动。
“所畏红尘动,故穿绿霭行”,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避世之意,选择在绿色的雾霭中行走,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蝉声初露濯,林影乍风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晨的自然景象,蝉鸣与微风中的林影,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渐出前山色,孤闻一水声”,随着视角的转换,诗人逐渐展现出更广阔的景色,同时强调了水声的孤独与清幽,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之美的体验和感悟。
“因之深自省,遂觉有同迎”,诗人通过自然界的观察和体验,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和谐,仿佛得到了自然的回应和接纳。
“念此征途扰,犹能静理生”,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即使在忙碌和困扰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理性,寻找生活的真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清晨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在喧嚣世界中寻求内心平静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