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呼铃下戒舆骖,清晓牙旗过水南
出处:《和乡侯灯夕六首 其六》
宋 · 刘克庄
传呼铃下戒舆骖,清晓牙旗过水南。
一瓣预祈今岁稼,两枚不受郡人柑。
端门侍辇公修觐,禅几传灯我饱参。
童子归谈城内事,遨头诗好众宾酣。
一瓣预祈今岁稼,两枚不受郡人柑。
端门侍辇公修觐,禅几传灯我饱参。
童子归谈城内事,遨头诗好众宾酣。
注释
传呼:指传达命令或通知的声音。戒:告诫,约束。
舆骖:驾车的马匹。
清晓:清晨。
牙旗:古代官军的旗帜,装饰有象牙,象征威严。
水南:指南方的水域。
预祈:预先祈祷。
稼:庄稼,这里指丰收。
郡人柑:郡里的官员赠送的柑橘。
端门:皇宫正门。
侍辇:侍奉皇帝的车驾。
公修觐:公开的朝见,对君主的敬拜。
禅几:禅修时用的矮桌。
传灯:禅宗修行中的传法仪式。
饱参:深入参与,充分体验。
童子:仆童。
城内事:城市内的新闻。
遨头:宴会上的主人。
诗好:诗才出众,诗作优美。
翻译
清晨时分,传呼声中马车停下,仪仗队穿过清澈的水面南行。我虔诚地祈祷今年五谷丰登,两个官柑也不愿接受郡人的馈赠。
在端门守候皇上的车驾,我专心致志地参加朝会和禅修。
孩童归来讲述城中的新鲜事,宴会上主人的诗歌让宾客们畅饮尽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田园生活图景。诗人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清晨农夫准备耕作的情形,以及对丰收的祈愿。同时,也表现了乡村官员修路和宗教仪式的情状,童子归来谈论城内事宜,以及诗人的自得其乐。
"传呼铃下戒舆骖,清晓牙旗过水南"两句,描写的是农夫在清晨的忙碌景象。铃声响起,警示着牲口准备耕作,而牙旗则是军队中的信号旗,可能暗示着某种秩序或节日。
"一瓣预祈今岁稼,两枚不受郡人柑"表达了对丰收的期望和拒绝他人馈赠。这里的“一瓣”应指祈愿的果实,而“两枚”则可能是指钱币或其他物品,不接受他人的东西,显示出诗人自给自足的心态。
"端门侍辇公修觐,禅几传灯我饱参"这两句,则转向了乡村官员的活动和宗教仪式。官员在门前等待着什么,可能是指某种正式的行进或巡视,而“禅几传灯”则可能是指佛教中的传法授业之意。
最后,"童子归谈城内事,遨头诗好众宾酣"两句,描绘了一个和谐的乡村生活场景。童子带着对城中见闻的故事回家,与人分享,诗人的自得其乐也在此时达到了高潮。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透露出诗人个人的喜悦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