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瓢偷枕华山春,閒与希夷作后尘
出处:《和吕大仆见寄》
明 · 庄昶
一瓢偷枕华山春,閒与希夷作后尘。
老懒自惟甘水石,不才何敢废君臣。
许知天地行藏了,肯恼江云奉荅频。
但恐终南终捷径,白云他负眼中人。
老懒自惟甘水石,不才何敢废君臣。
许知天地行藏了,肯恼江云奉荅频。
但恐终南终捷径,白云他负眼中人。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庄昶所作的《和吕大仆见寄》。诗中以“一瓢偷枕华山春”开篇,描绘出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仿佛在华山之巅偷得片刻春光,与道家哲学中的“希夷”(指虚无、寂静的状态)相呼应,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与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接着,“老懒自惟甘水石,不才何敢废君臣”两句,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态度——虽年岁已高,却乐于山水之间,自甘淡泊;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社会角色的反思,表明自己虽非才子,但不敢轻易废弃君臣之道,体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自我审视。
“许知天地行藏了,肯恼江云奉答频”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万物的理解与态度,似乎已经洞悉了天地间的运行规律,对于外界的纷扰并不在意,反而愿意以江云为伴,频繁地进行交流与对话,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最后,“但恐终南终捷径,白云他负眼中人”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他担心自己可能选择了最直接、最容易的道路(终南捷径),而忽略了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可能辜负了那些期望他有所作为的人,流露出一丝淡淡的遗憾与自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社会以及个人命运的独到见解,以及在追求精神自由与和谐共处之间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