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涔之水,不生沦涟
出处:《经生歌》
清 · 焦袁熹
蹄涔之水,不生沦涟。
覆篑之山,那有云烟?章句微细,必无豪贤。
可哀哉!说经铿铿,乃毕吾之馀生。
覆篑之山,那有云烟?章句微细,必无豪贤。
可哀哉!说经铿铿,乃毕吾之馀生。
鉴赏
这首《经生歌》由清代诗人焦袁熹所作,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经生们在学问海洋中的微小身影与坚韧精神。
“蹄涔之水,不生沦涟。”蹄涔,指牛蹄踏出的小水洼,此处比喻学问的微小与浅薄,暗示即使在学问的小小领域内,也难以激起波澜。这句诗形象地表达了经生们在知识的汪洋中,虽然努力探索,却难以达到深邃境界的无奈与自省。
“覆篑之山,那有云烟?”覆篑,即倒置的土筐,这里用来形容极小的山丘,以此比喻学问的微小与局限。云烟象征着高远与广阔,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经生们在学问的追求中,面对广袤的知识海洋时的渺小感。
“章句微细,必无豪贤。”章句,指的是文章的段落与句子,这里特指经文的字句。此句直白地指出,即使是精微的字句,也无法成就豪杰与贤能之人,强调了学问的积累与个人成就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知识面前人的有限性。
“可哀哉!说经铿铿,乃毕吾之馀生。”最后一句表达了对经生们在学问道路上不懈追求的同情与敬意。铿铿,形容诵读经文时的节奏与力量,这里既是对经生们勤奋学习的赞美,也是对他们终其一生致力于学问的感慨。这句话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既是对个人奋斗的肯定,也是对知识追求过程中的艰辛与执着的颂扬。
整体而言,《经生歌》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经生们在学问之路上的微小身影与坚韧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知识追求者无限敬意和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