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琅函帝赐三朝笔,貌座僧谈二祖禅全文

琅函帝赐三朝笔,貌座僧谈二祖禅

出处:《题天章
宋 · 刘诰
逸少兰亭六百年,别营楼阁奉金仙。
琅函帝赐三朝笔,貌座僧谈二祖禅
山怪有时浑露石,地灵无处不通泉。
尘心未悟真如理,空爇晨炉一篆烟。

拼音版原文

shǎolántíngliùbǎiniánbiéyínglóufèngjīnxiān

lánghánsāncháomàozuòsēngtánèrchán

shānguàiyǒushíhúnshílíngchùtōngquán

chénxīnwèizhēnkōngruòchénzhuànyān

注释

逸少:王羲之的字。
兰亭:古代名胜,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著名。
别营:另外建造。
金仙:道教中的神仙。
琅函:精致的书函。
帝赐:皇帝所赐。
三朝笔:历任皇帝赐予的珍贵笔。
貌座:指兰亭的某一特定建筑。
僧谈:僧人讨论。
二祖禅:佛教禅宗的两位祖师。
浑露石:山石裸露。
通泉:有泉水通过。
尘心:世俗之心。
真如理:佛教中表示真理的概念。
空爇:徒然点燃。
篆烟:古代点燃的香篆产生的烟雾。

翻译

王羲之的兰亭已历经六百年,新的楼阁为供奉金仙而建造。
皇帝曾赐予他三朝使用的宝笔,他在那里与僧人谈论禅宗二祖的教义。
山中的奇石有时会显露无遗,地下的灵泉无处不在。
他的凡心尚未领悟到真理,只在清晨点燃香炉,升起一缕篆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诰的作品,名为《题天章》,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和禅理的思考与领悟。诗中通过对兰亭、楼阁以及金仙等意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逸少兰亭六百年”开篇便设定了一个时间跨度悠长的场景,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积累。接着,“别营楼阁奉金仙”则展示了诗人对于神仙世界的向往,楼阁作为连接凡尘与仙界的桥梁,体现了一种超脱物质欲望的精神追求。

“琅函帝赐三朝笔”一句中,“琅函帝赐”暗示了皇帝的恩赐,而“三朝笔”则象征着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这里可能是指某种特殊的书法或绘画作品,彰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崇。

“貌座僧谈二祖禅”一句,以“貌座僧”来形容佛教僧侣的威仪与超脱,再通过“二祖禅”的讨论,展现了对佛法深邃哲理的探索。这里的“二祖”可能是指禅宗中的第二代祖师慧可。

接下来的“山怪有时浑露石,地灵无处不通泉”则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象征着宇宙万物之间的和谐与生机,这里的“山怪”、“浑露石”、“地灵”以及“通泉”,都传达了一种神秘而又自然的力量。

最后,“尘心未悟真如理,空爇晨炉一篆烟”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真理的追求与反思。这里的“尘心”指的是世间的烦恼和迷惑,而“真如理”则是佛教中的终极真理;“空爇晨炉一篆烟”则象征着清贫与简朴,暗示了对物质世界的超脱和精神上的自我净化。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文化、自然以及佛法哲学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内心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于禅理与佛教思想的广泛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