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吏退迹如扫,宾来勇跻攀全文

吏退迹如扫,宾来勇跻攀

出处:《淩虚台
宋 · 苏轼
才高多感激,道直无往还。
不如此台上,举酒邀青山。
青山虽云远,似亦识公颜。
崩腾赴幽赏,披豁露天悭。
落日衔翠壁,暮云点烟鬟。
浩歌清兴发,放意末礼删。
是时岁云暮,微雪洒袍斑。
吏退迹如扫,宾来勇跻攀
台前飞雁过,台上雕弓弯。
联翩向空坠,一笑惊尘寰。

注释

感激:感恩、感动。
道直:道德正直。
台上:高台、舞台。
青山:青翠的山峰。
崩腾:疾驰、奔腾。
幽赏:幽静的欣赏。
微雪:小雪。
吏退:官员退下。
宾来:宾客到来。
雕弓:装饰华丽的弓箭。

翻译

才华出众常感怀,道德正直无回环。
不像在此台上,举杯邀请青峰峦。
青山纵然遥远,似乎也认得你的容颜。
奔腾而来赴幽雅之赏,心胸开阔展现天性吝啬。
夕阳挂于翠壁间,暮云点缀如秀发。
豪情高歌兴起,放下礼节随意而为。
此时岁末已至,微雪洒落衣袍斑驳。
官吏退去如扫地,宾客到来勇攀高。
雁群飞过台前,雕弓拉满弦。
它们接连坠落空中,一笑惊动世间万物。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淩虚台》。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深切表达。

"才高多感激,道直无往还" 展示了诗人对于朋友才华横溢、性格坚直的赞赏与感激之情,这种关系是坚定而不可逆转的。"不如此台上,举酒邀青山" 则表达了诗人在高台上举杯邀请远处的青山共饮,以此象征对自然的向往和融入。

"青山虽云远,似亦识公颜" 把远处的青山拟人化,似乎它也能认出朋友的面容,这里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系。接着的"崩腾赴幽赏,披豁露天悭" 描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欣赏,体现了对高远、深邃景色的向往。

"落日衔翠壁,暮云点烟鬟" 则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晚景图,夕阳映照下的墙壁显得翠绿而鲜明,暮色中浮动着淡淡的云雾。这些意象构成了一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境界。

"浩歌清兴发,放意末礼删" 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豪迈歌唱,心情舒畅,不受世俗礼节的拘束。接下来的"是时岁云暮,微雪洒袍斑" 描绘了一幅冬日的图景,岁末时分,细雪飘落在诗人的衣衫上,这种意境充满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易逝的感慨。

最后几句"吏退迹如扫,宾来勇跻攀。台前飞雁过,台上雕弓弯。联翩向空坠,一笑惊尘寰" 描述了官员离去后留下的痕迹犹如被扫除的干净,朋友们则勇敢地攀援着彼此;在高台前飞过的雁鸣声,以及台上弓箭的形状,都汇聚成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对这一切的回应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喜悦,仿佛能够将尘世的一切烦恼抛在脑后。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际关系的表达,展现了苏轼内心的豁达与宁静,以及他对于友情、自由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