裨王父子为燐火,绝塞牛羊自盛京
出处:《广州吊古》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三峰飞入越王城,上有呼銮古道平。
气似穹庐千里接,风飘笳鼓一天清。
裨王父子为燐火,绝塞牛羊自盛京。
山鬼招人归白墓,日斜林外有歌声。
气似穹庐千里接,风飘笳鼓一天清。
裨王父子为燐火,绝塞牛羊自盛京。
山鬼招人归白墓,日斜林外有歌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广州一带的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感与苍凉之气。首句“三峰飞入越王城”,以壮丽的山峰比喻历史的变迁,仿佛三座高山瞬间跨越时空,融入了越王城中,暗示着历史的深远与不可捉摸。
“上有呼銮古道平”一句,通过描述古道的平直,让人联想到过往的繁华与历史的痕迹。呼銮之声,可能是指古代帝王出行时的仪仗声,这里借以象征历史的荣光与辉煌。
“气似穹庐千里接,风飘笳鼓一天清”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将广袤无垠的天地景象与历史的宏大背景相融合。穹庐比喻广阔的天空或草原,笳鼓则代表战争或庆典的喧嚣,通过“千里接”和“一天清”的对比,展现了历史的辽阔与宁静之间的张力。
“裨王父子为燐火,绝塞牛羊自盛京”这两句,通过“裨王父子”与“绝塞牛羊”的对比,反映了历史人物与普通民众的不同命运。裨王父子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一些小国君主,而“绝塞牛羊”则代表了边远地区的平凡生活。这种对比,既体现了历史的复杂性,也表达了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注。
“山鬼招人归白墓,日斜林外有歌声”最后两句,以神秘的山鬼和悠扬的歌声作为结尾,营造出一种超脱现实、充满想象的氛围。山鬼招人归白墓,可能寓意着对逝去历史的怀念与对生命的思考;而日斜林外的歌声,则可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是对历史故事的传唱。整首诗在描绘历史与自然的同时,也蕴含了深邃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