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闻花堌子规啼,暮踏花堌日已瘦
出处:《自毛口宿花堌》
清 · 郑珍
盘江在枕下,伸脚欲踏河塘堠。
晓闻花堌子规啼,暮踏花堌日已瘦。
问君道近行何迟,道果非远我非迟,君试亲行当自知。
此道如读昌黎之文少陵诗,眼著一句见一句,未来都非夷所思。
云木相连到忽断,初在眼前行转远。
当年止求径路通,闷杀行人渫不管。
忽思怒马驱中州,一目千里姿所游。
安得便驰道挺挺,大柳行边饭葱饼,荒山惜此江湖影。
晓闻花堌子规啼,暮踏花堌日已瘦。
问君道近行何迟,道果非远我非迟,君试亲行当自知。
此道如读昌黎之文少陵诗,眼著一句见一句,未来都非夷所思。
云木相连到忽断,初在眼前行转远。
当年止求径路通,闷杀行人渫不管。
忽思怒马驱中州,一目千里姿所游。
安得便驰道挺挺,大柳行边饭葱饼,荒山惜此江湖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毛口至花堌的旅途经历,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沿途的自然风光与内心感受。开篇“盘江在枕下”,以盘江喻指旅途中的河流,形象地表达了旅途的宁静与舒适。接着,“伸脚欲踏河塘堠”则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亲近感。
“晓闻花堌子规啼,暮踏花堌日已瘦”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子规鸟的啼声与日落景象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旅途匆匆的氛围。诗人通过“问君道近行何迟,道果非远我非迟,君试亲行当自知”表达了对他人疑问的解答,同时也暗示了旅途中的主观感受与客观距离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此道如读昌黎之文少陵诗,眼著一句见一句,未来都非夷所思”将旅途比作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强调了旅途中的发现与思考。云木相连的景象与突然的断开,象征着旅途中的意外与惊喜。诗人反思过去仅追求路径通畅的狭隘,表达了对自由探索与广阔视野的向往。
最后,“安得便驰道挺挺,大柳行边饭葱饼,荒山惜此江湖影”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旅途的憧憬,希望有一条宽敞的道路,能够在大柳树旁享用葱饼,欣赏荒山间的江湖倒影,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珍惜与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由、探索与自然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