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先尚逐逐,致远贵徐徐
出处:《送郧乡尉黄通》
宋 · 范仲淹
少年好逸骥,老者重安车。
争先尚逐逐,致远贵徐徐。
勿言一尉卑,千户系惨舒。
外矜固不足,内乐则有馀。
子游与季路,作邑宁欷歔。
五斗对万钟,所问道何如。
争先尚逐逐,致远贵徐徐。
勿言一尉卑,千户系惨舒。
外矜固不足,内乐则有馀。
子游与季路,作邑宁欷歔。
五斗对万钟,所问道何如。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少年:年轻人。逸骥:快马。
老者:老年人。
重:看重。
安车:安稳的车。
逐逐:急切追求。
徐徐:从容不迫。
尉卑:尉官职位低微。
千户:大量人口。
矜:虚荣。
内乐:内心满足。
有馀:更为珍贵。
子游:孔子弟子。
季路:又称子路。
作邑:治理地方。
欷歔:感慨叹息。
五斗:微薄俸禄。
万钟:丰厚报酬。
翻译
年轻人喜好快马,老年人看重安稳的车。他们追求领先,但长途旅行更需从容不迫。
不要轻视小小的尉官职位,它关乎无数人的生活起落。
外表的虚荣并不重要,内心的满足更为珍贵。
子游和季路治理地方,面对职责宁可感慨叹息。
即使面对微薄的五斗俸禄,也要与丰厚的万钟相比较,他们的选择之道如何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送郧乡尉黄通》。诗中,诗人以少年与老者驾车的比喻,表达了对于人生阶段不同追求的理解。年轻时如同好逸之马,追求速度和竞争,而年长时则更看重稳健与长远。他提醒黄通,即使官职微小(尉),其影响却能决定百姓的悲欢(千户系惨舒)。诗人强调,表面的荣华不足挂齿,内心的满足才是真正的快乐。他还提到了孔子弟子子游和季路,他们在治理地方时,不应因待遇微薄而叹息,应坚守道义,视富贵如浮云。最后,诗人通过“五斗对万钟”的典故,询问黄通面对这样的选择,会如何坚守自己的道义。整首诗寓教于言,富有哲理,体现了范仲淹的人生态度和为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