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淮光酿山色,先作归意浓全文

淮光酿山色,先作归意浓

出处:《送路都曹,并引
宋 · 苏轼
积雪困桃李,春心谁为容。
淮光酿山色,先作归意浓
我亦倦游者,君恩系疏慵。
欲留耿介士,伴我衰迟踪。
吏课升斗积,崎岖等铅舂。
那将露电身,坐待收千钟。
结发空百战,市人看先封。
谁能搔白首,抱关望夕烽。
子意谅已成,我言宁复从。
恨无乖崖老,一洗芥蒂胸。
我田荆溪上,伏腊亦粗供。
怀哉江南路,会作林下逢。

注释

积雪:厚厚的雪层。
桃李:比喻贤才。
春心:春天的情感或愿望。
淮光:淮河的月光。
归意:回家的念头。
倦游者:厌倦漂泊的人。
疏慵:懒散,无精打采。
耿介士:正直的士人。
衰迟:衰老迟缓。
吏课:官职上的事务。
铅舂:比喻艰难的劳役。
露电:比喻短暂的荣华。
结发:指一生。
市人:街市上的人。
乖崖:特立独行的老者。
芥蒂:心中的不满或怨恨。
伏腊:古代的两个节日。
江南路:江南的道路。
林下:隐居之处。

翻译

积雪覆盖了桃李,春天的心事向谁诉说。
淮河的光芒酿成了山色,引发我强烈的归乡之情。
我也是厌倦漂泊的人,君王的恩泽却让我感到懒散。
想留住正直的士人,陪我度过衰老的岁月。
官职上的事务堆积如山,艰难困苦如同石碾的重负。
怎能忍受短暂的荣华,坐等丰厚的俸禄。
一生征战无果,市井之人只看到我封赏的表面。
谁能抚摸白头,守望着傍晚的烽火?
你的想法想必已定,我的话又怎能改变?
遗憾没有奇才异士,能洗尽心中的不快。
我在荆溪边有田地,节日也能勉强糊口。
怀念江南的道路,期待在山林中与你相遇。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词人对朋友离别的感慨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开篇“积雪困桃李,春心谁为容”描绘了一幅冬雪覆盖着花园,而内心却渴望春天到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现实中的隔绝感。

接着,“淮光酿山色,先作归意浓”则是说诗人被大自然的美景所吸引,心中早已有了归隐田园的打算。这里的“淮光”指的是淮河流域的日出之光,而“酿山色”则形容这份光彩如何渗透在山川之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浓郁的情调。

“我亦倦游者,君恩系疏慵”表达了诗人对于长久漂泊的疲惫,以及对朋友深情厚谊的感激。这里“君恩”指的是友人的恩惠,而“系疏慵”则形容这份恩惠如何在心中生根发芽,成为支撑诗人内心世界的力量。

“欲留耿介士,伴我衰迟踪”则是诗人希望能与志同道合之士共同度过一段平淡而悠长的生活。这里的“耿介士”指的是有才华且操守的人,而“衰迟踪”则形容这种生活的宁静和从容。

下半首诗写道:“吏课升斗积,崎岖等铅舂。那将露电身,坐待收千钟。结发空百战,市人看先封。”这里诗人通过对官吏积累财物、山川险峻的比喻,以及期待着天气突变却又安坐以待丰收的情景,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无奈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市人看先封”则是说诗人希望自己的成就能被世人所认可。

接着,“谁能搔白首,抱关望夕烽。子意谅已成,我言宁复从。”表达了诗人对于年华老去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感和无力回天的哀愁。

最后,“恨无乖崖老,一洗芥蒂胸。我田荆溪上,伏腊亦粗供。怀哉江南路,会作林下逢。”诗人表达了对没有遇到知音的遗憾,以及希望通过劳作来净化内心的愿望。这里的“我田荆溪上”指的是诗人的生活场所,而“伏腊亦粗供”则是说尽管生活简朴,但也能自我满足。最后两句,则是对江南路途的怀念,以及希望在林间与知己相逢的美好愿景。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朋友、生活和未来的一系列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