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咸相诟,居贤不易逢
出处:《挽陆景渊主簿 其三》
宋 · 孙应时
儒学咸相诟,居贤不易逢。
谈经弃燕说,阅士似蚁封。
泾渭流无杂,芝兰气自醲。
百年虽有死,我辈故情钟。
谈经弃燕说,阅士似蚁封。
泾渭流无杂,芝兰气自醲。
百年虽有死,我辈故情钟。
注释
儒学:指儒家思想。诟:指责,批评。
居贤:寻找贤能的人。
易:容易。
谈经:讨论经典学问。
燕说:比喻不合正道的言论。
阅士:考察士人。
蚁封:比喻观察细致,如蚂蚁查看蚁穴。
泾渭:泾河与渭河,比喻事物分明。
杂:混杂。
芝兰: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醲:浓郁。
百年:一生,此处泛指长时间。
死:死亡。
我辈:我们这些人。
故情:旧有的情感,此处指友情。
翻译
儒家学者们都互相指责,寻找贤德之人实非易事。谈论经书时摒弃了燕说之言,考察士人如同审视蚂蚁巢穴般细致。
泾水和渭水清澈分明,没有混杂,芝兰的香气自然浓郁。
即使人生百年终有一死,我们这些人对友情仍然执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挽陆景渊主簿(其三)》。诗中表现了对逝者的哀悼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儒学传统的尊崇以及对人才难得的感慨。
"儒学咸相诟,居贤不易逢" 表达了诗人对于儒家学说持久不衰的赞美,以及对于那些拥有高尚品德之人的珍惜,因为这样的人才在世间并不容易遇到。
"谈经弃燕说,阅士似蚁封" 描绘了一幅书房雅集的场景,其中儒家经典成为讨论的中心,而其他闲聊的内容则被舍弃。"阅士"指的是阅读和鉴赏人才,如同观察小虫一般细致入微。
"泾渭流无杂,芝兰气自醲" 用了中国传统的美好意象——清澈的水流(泾渭)比喻纯净无杂的学问和人格,而芝兰则象征着高尚和幽香,意味着这些品质自然而然地散发出来,不需强求。
"百年虽有死,我辈故情钟" 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的深切怀念。即使生命有限,但对先辈的情谊始终如一,久久不忘。
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透露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和对优秀人物的缅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