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崖自郁郁,芳茝含春霜
出处:《代古日出行》
明 · 杨慎
晨登石峦望,浮云何相羊。
飘风自东来,若木回其光。
景曜薄万里,下界犹养凉。
曾崖自郁郁,芳茝含春霜。
草虫一何微,感物鸣其傍。
天池有黄鹄,一举知圜方。
飘风自东来,若木回其光。
景曜薄万里,下界犹养凉。
曾崖自郁郁,芳茝含春霜。
草虫一何微,感物鸣其傍。
天池有黄鹄,一举知圜方。
鉴赏
这首明代杨慎的《代古日出行》描绘了清晨登山所见的自然景象和感悟。首句“晨登石峦望”点出诗人早起登高,极目远眺,展现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接下来,“浮云何相羊”以云彩悠闲自在地漫游,比喻时光的流转,也寓言人生的无常。
“飘风自东来,若木回其光”描绘风从东方吹过,如同若木(神话中的神木)反射阳光,光线在空间中跳跃,寓意着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变化。接着,“景曜薄万里,下界犹养凉”写景致明亮,阳光普照大地,带来清凉的气息,象征着生活的希望与和谐。
“曾崖自郁郁,芳茝含春霜”则转向山崖间的草木,茂盛的香草在春霜中依然生机勃勃,寓意坚韧的生命力。诗人进一步借“草虫一何微,感物鸣其傍”表达对微小生命的感慨,它们因感应外界而发出声音,触动人心。
最后两句“天池有黄鹄,一举知圜方”以飞翔的黄鹄为例,说明即使是高飞之鸟,也能通过一飞一落感知天地的方圆,寓意人应有开阔的视野和洞察力,把握生活的方向。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载体,寓言哲理,体现了杨慎深沉的人生观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