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汲新泉濯双手,青灯照客黄昏后
出处:《自南京之陈宿柘城》
宋 · 张耒
荒城人稀荆棘老,野兔惊跳出寒草。
苍苍落日黄云西,驱马城边寻古道。
入门四顾皆桑田,居民三五依道边。
暮投佛寺下马立,冲眼满屋燃萁烟。
老僧自言八十馀,老矣不能营所居。
村僮依灶展败席,上有空梁悬木鱼。
旋汲新泉濯双手,青灯照客黄昏后。
群儿烂漫眠我前,新月欲倾光入牖。
夜敲僧室借酒壶,不惜青钱取次沽。
酒香入户推枕起,剔灯吹火燃铜盂。
大杯一沃不留滴,满眼棼然睡来集。
明朝上马倒残壶,不怕新霜败裘湿。
苍苍落日黄云西,驱马城边寻古道。
入门四顾皆桑田,居民三五依道边。
暮投佛寺下马立,冲眼满屋燃萁烟。
老僧自言八十馀,老矣不能营所居。
村僮依灶展败席,上有空梁悬木鱼。
旋汲新泉濯双手,青灯照客黄昏后。
群儿烂漫眠我前,新月欲倾光入牖。
夜敲僧室借酒壶,不惜青钱取次沽。
酒香入户推枕起,剔灯吹火燃铜盂。
大杯一沃不留滴,满眼棼然睡来集。
明朝上马倒残壶,不怕新霜败裘湿。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荒城:废弃的城市。人稀:人烟稀少。
荆棘:多刺的灌木。
老:古老。
苍苍:苍茫。
黄云:黄色的云彩。
西:向西。
古道:古老的路。
桑田:农田。
依:沿。
道边:路边。
暮:傍晚。
佛寺:寺庙。
燃萁烟:燃烧秸秆的烟雾。
老僧:老和尚。
营所居:打理住处。
村僮:村里的孩子。
败席:破旧的席子。
悬木鱼:挂着木鱼。
新泉:新汲取的泉水。
濯:清洗。
青灯:油灯。
黄昏后:傍晚时分。
烂漫:无忧无虑。
牖:窗户。
夜敲僧室:夜晚敲门。
不惜:不在乎。
沽:买。
剔灯:挑亮灯。
铜盂:铜制的器皿。
沃:倒。
棼然:昏花的样子。
明朝:明天。
残壶:残破的酒壶。
败裘:破旧的皮衣。
翻译
荒废的城市人烟稀少,荆棘丛生显得古老。夕阳苍茫,黄云向西沉,策马来到城边寻找古老的路。
进入村庄,四周都是农田,零星几户人家沿路边而居。
傍晚时分,我在佛寺下马站立,眼前满屋燃烧着秸秆的烟雾。
老僧自称已过八十,年迈无力打理住处。
村童围着炉灶展开破旧的席子,梁上挂着木鱼空荡荡。
他立刻汲来新泉洗净双手,青灯在黄昏后照亮客人。
孩子们在前面无忧无虑地熟睡,新月斜照,光影洒进窗户。
夜晚,我敲开僧房借酒壶,不在乎花费不多的钱买酒。
酒香飘进屋内,我推枕起身,点亮灯火,点燃铜盂取暖。
豪饮一大杯,滴酒不剩,困倦中满眼昏花入睡。
明日清晨,我骑马离去,即使酒壶残破,也不怕新霜打湿破旧的皮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荒凉与凄清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荒城、野兔、寒草等自然景物的描述,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诗中“苍苍落日黄云西,驱马城边寻古道”两句,通过落日和黄云的描写,以及对古道的寻觅,传达了一种追溯过去、探寻历史的意境。
诗人进入寺庙后,对老僧、村童以及寺内的景象进行了细腻的刻画,如“老僧自言八十馀,老矣不能营所居”表露出一种对生命晚年无力改造环境的无奈;“村僮依灶展败席,上有空梁悬木鱼”则描绘出一幅生活艰辛但仍保持乐观态度的情景。
夜晚,诗人与老僧共饮酒,借酒壶取酒,不惜花费,这种豪放不羁的生活态度,以及对酒的享受,如“酒香入户推枕起,剔灯吹火燃铜盂”等句子,都显示出诗人在这宁静而又有些许荒凉的夜晚中找到了片刻的快乐。
最后,“明朝上马倒残壶,不怕新霜败裘湿”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生活无常、世事无常的豁达态度,似乎在说,即使酒喝得不够,壶也倒了,但明天还会有新的开始,不必担心。
整首诗通过对荒凉景象和寺庙生活的细腻描写,以及对生命流逝与历史沧桑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豁达人生的哲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