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北雁无消息,东侯有咄嗟全文

北雁无消息,东侯有咄嗟

清末民国初 · 曹家达
乔木烽烟变,津门遗故家。
文章付刍狗,身世感抟沙。
北雁无消息,东侯有咄嗟
争池多石李,几度閧沤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变迁中的个人命运与情感。首句“乔木烽烟变”,以乔木象征历史悠久的事物,烽烟则暗示战争与动荡,两者结合表达了历史的沧桑巨变。接着,“津门遗故家”点明了地点,津门可能指渡口或港口,故家则代表过往的生活与家族,这一句传达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家园的留恋。

“文章付刍狗,身世感抟沙。”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文章在这里可能象征着知识、文化或个人的理想追求,被比作“刍狗”,即祭祀后被抛弃的草扎之神像,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以及个人价值在社会变迁中的失落感。“身世感抟沙”则用沙子随风而动的形象,比喻人生的无常与易逝,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命运不可控的感慨。

“北雁无消息,东侯有咄嗟。”北雁通常象征着迁徙与回归,无消息暗示了远方亲人的消息断绝,或是对某种期待的落空。东侯可能指的是东方的某个地方或人物,咄嗟则是急促的呼唤或命令,这里可能表达了对远方或重要人物的关切与期待,或是对某种紧急情况的反应。

最后两句“争池多石李,几度閧沤麻。”“争池”可能是指争夺的场所或资源,多石李则可能是对困难环境或阻碍的隐喻,暗示了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与障碍。閧沤麻则可能是指忙碌或混乱的状态,几度则表示多次经历,整体表达了在艰难环境中反复挣扎与努力的过程。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描绘,反映了个人在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中的感受与思考,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