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我初往观之,其后益不观全文

我初往观之,其后益不观

我有一池水,蒲苇生其间。
虫鱼沸相嚼,日夜不得闲。
我初往观之,其后益不观
观之乱我意,不如不观完。
用将济诸人,舍得业孔颜。
百年讵几时,君子不可闲。

注释

我:第一人称代词,指诗人自己。
蒲苇:植物名,菖蒲和芦苇。
虫鱼:指水中的小动物。
沸相嚼:形容生物活动频繁,像煮沸的水一样。
观:观察,观看。
益:更加,越发。
乱:扰乱,打乱。
济:帮助,救济。
诸人:众人,许多人。
孔颜:孔子和颜回,古代贤人。
百年:一生,一百年。
讵:岂,难道。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翻译

我有一片池塘,菖蒲芦苇生长其间。
水中生物忙碌地互相吞食,不分日夜,忙碌不停。
起初我常去观看,后来却越来越少。
观察它们使我心绪纷扰,不如不去看为好。
我打算用这池塘来帮助他人,如同孔子和颜回的舍己为人。
人生不过百年,君子怎能空闲无事。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与表达哲理的诗句。开篇“我有一池水,蒲苇生其间”直接描写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池塘环境,其中“蒲苇生其间”传递出一种生命力旺盛的情状。“虫鱼沸相嚼,日夜不得闲”则从动态上展示了这个自然小世界中的生态平衡和活跃景象。

紧接着,“我初往观之,其后益不观”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然现象的态度,起初充满好奇去观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越来越少去关注。这可能是因为过于熟悉导致的审美疲劳,也可能是在思考中逐渐超越了对表面的兴趣。

“观之乱我意,不如不观完”则进一步揭示诗人内心的哲理思考。这里,“观之乱我意”暗示着对自然界过度的关注会干扰到内心的宁静和深思。“不如不观完”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似乎是在强调内省与精神上的自足。

最后两句“用将济诸人,舍得业孔颜。百年讵几时,君子不可闲。”则转向了更深远的人生哲理和社会责任。这里的“用将济诸人”表明诗人对社会大义的关怀,而“舍得业孔颜”则是在强调一种精神传承,即便是放弃物质上的成就,也要保持像孔子那样高尚的品格。“百年讵几时,君子不可闲”则是在告诫读者,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于君子的修养和责任都是不可以懈怠的。

整体来说,这段诗句通过对池塘生态的描绘,引出了对人生的思考和社会责任的反思,是一首集自然观察、个人感悟与哲理思考为一体的佳作。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