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阴生石藓,茶鼎带松风
出处:《过处士山斋》
宋 · 邓允端
一室萧疏甚,禅床印佛宗。
树阴生石藓,茶鼎带松风。
去去水千里,行行山几重。
佩琴与诗卷,回首翠微中。
树阴生石藓,茶鼎带松风。
去去水千里,行行山几重。
佩琴与诗卷,回首翠微中。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萧疏:清冷、稀疏。禅床:僧人打坐的床。
佛宗:佛教的教派或教义。
石藓:石头上的青苔。
茶鼎:煮茶的器皿。
松风:松树带来的风声。
去去:形容路途遥远。
水千里:水路绵延千里。
行行:行走不断。
山几重:山路重重叠叠。
佩琴:佩戴古琴。
诗卷:诗集。
回首:回头看。
翠微:青翠的山色。
翻译
房间内十分清冷寂静,禅床上烙印着佛家的教义。树荫下长满了青苔,煮茶的鼎器带着松林的风声。
前方的水路绵延千里,行进中的山路层层叠叠。
身佩古琴,手握诗卷,回首望去,只见青山在翠绿的山色中若隐若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逸者在深山中的生活场景。"一室萧疏甚,禅床印佛宗"表明居所简陋,但内心却充满对佛法的追求和理解。"树阴生石藓,茶鼎带松风"则描写了自然环境与日常生活的融合,茶鼎蒸汽中带着松林的清新气息。
接下来的"去去水千里,行行山几重"展现了诗人对远方或内心世界的向往和探索,而"佩琴与诗卷,回首翠微中"则表明诗人在享受艺术生活的同时,也时常回望那遥远而美好的记忆或理想。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禅意和山林气息的诗歌,它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