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从我口授章句,过目成诵如泉流
出处:《赠陈昆垂入学》
明 · 成鹫
生之生也气食牛,祖父爱之如琛球。
曾从我口授章句,过目成诵如泉流。
九岁通经知大意,十岁能文先制义。
纵横日课五千言,首尾不更三两字。
我年四十为腐儒,寻行数墨遵程朱。
三日一回频刮目,廿年久别当何如。
眼前世事殊匆草,少壮看看人已老。
我来旧社种莲花,生向环桥采芹藻。
羡生作赋拟凌云,羡生逸足能超群。
羡生良才不隐世,羡生乐道长安贫。
安贫乐道良不易,前路更多难了事。
愿言努力事驰驱,莫负老僧亲授记。
曾从我口授章句,过目成诵如泉流。
九岁通经知大意,十岁能文先制义。
纵横日课五千言,首尾不更三两字。
我年四十为腐儒,寻行数墨遵程朱。
三日一回频刮目,廿年久别当何如。
眼前世事殊匆草,少壮看看人已老。
我来旧社种莲花,生向环桥采芹藻。
羡生作赋拟凌云,羡生逸足能超群。
羡生良才不隐世,羡生乐道长安贫。
安贫乐道良不易,前路更多难了事。
愿言努力事驰驱,莫负老僧亲授记。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成鹫所作的《赠陈昆垂入学》。诗中赞美了陈昆垂在学习上的天赋与勤奋,以及他在文学和道德上的卓越品质。
首句“生之生也气食牛”,以夸张的手法形容陈昆垂的聪明才智如同能吞食牛气一般,展现出其非凡的天赋。接着,“祖父爱之如琛球”则描绘出家庭对他的宠爱与期望。通过“曾从我口授章句,过目成诵如泉流”两句,诗人强调了陈昆垂的记忆力惊人,学习效率极高。
“九岁通经知大意,十岁能文先制义”展示了陈昆垂在年幼时便展现出对经典的理解与创作能力。“纵横日课五千言,首尾不更三两字”进一步说明他学习的广泛与深入,且能保持内容的连贯性。
诗人自述“我年四十为腐儒,寻行数墨遵程朱”,表达了自己作为学者的谦逊与追求,同时也暗含对陈昆垂年轻有为的羡慕。接下来的“三日一回频刮目,廿年久别当何如”则表达了对陈昆垂成长变化的期待与好奇。
“眼前世事殊匆草,少壮看看人已老”感叹时光易逝,岁月催人老,而陈昆垂正值少年,未来充满无限可能。“我来旧社种莲花,生向环桥采芹藻”则是诗人借莲花与芹藻的生长环境,比喻陈昆垂的成长环境与未来的美好前景。
最后,“羡生作赋拟凌云,羡生逸足能超群。羡生良才不隐世,羡生乐道长安贫”表达了诗人对陈昆垂才华横溢、志向高远的赞赏,以及对其坚守道德、甘于清贫的钦佩。
“安贫乐道良不易,前路更多难了事。愿言努力事驰驱,莫负老僧亲授记”则是诗人对陈昆垂的勉励,希望他能够继续努力,不辜负前辈的期望,无论前路如何艰难,都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与道路。
整首诗通过对陈昆垂才华、勤奋与品德的赞美,以及对自己作为学者的反思,展现了对年轻一代的期许与敬重,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价值与追求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