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灯深坐不知寒,分阃天涯岁又残
出处:《冬夜漫兴二首》
明 · 潘希曾
一灯深坐不知寒,分阃天涯岁又残。
部曲夜閒刁斗静,衙门地僻簿书宽。
曾闻樽俎能全胜,敢谓干戈可久安。
独苦此心谁共语,每凭封事达朝端。
部曲夜閒刁斗静,衙门地僻簿书宽。
曾闻樽俎能全胜,敢谓干戈可久安。
独苦此心谁共语,每凭封事达朝端。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潘希曾的《冬夜漫兴二首(其一)》描绘了冬夜深沉而寂静的景象,以及诗人心中的感慨。首句“一灯深坐不知寒”以个人独处的场景入笔,灯光昏黄,诗人独自静坐,沉浸在深深的思考中,对寒冷的感觉似乎已不觉。次句“分阃天涯岁又残”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身处边疆,时光匆匆流逝,新的一年即将结束。
第三句“部曲夜闲刁斗静”通过写部下休息,夜晚的刁斗声(古代军中夜间报时的器具)安静下来,暗示了夜晚的安宁和军营的秩序。第四句“衙门地僻簿书宽”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地处偏远的衙门,公文事务相对较少,显得较为宽松。
第五、六句“曾闻樽俎能全胜,敢谓干戈可久安”是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他深知宴乐与和平的背后隐藏着危机,不敢轻易乐观地认为战争可以长久安定。最后两句“独苦此心谁共语,每凭封事达朝端”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孤独,只能将自己的忧虑通过奏章传达给朝廷高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身处边疆的孤寂心境以及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