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刑名公子食面饼,青苗虽重何足哀全文

刑名公子食面饼,青苗虽重何足哀

出处:《秋热呈李太史
明 · 伍瑞隆
往年山村九月尽,紫菊渐渐迎霜开。
今年秋尽尚酷暑,花不见菊先见梅。
霏霏江树暖逾绿,炎蒸郁毒来相催。
田夫汗落走赤日,荷镰吐气行尘埃。
官愁吏惨田野泣,燔柴日日徒空回。
耕田终岁不百亩,一半天火焚如灰。
纵有不焚好收割,悬知晚造无蒿莱。
刑名公子食面饼,青苗虽重何足哀
况乃有客通六籍,金山万丈高崔嵬。
莫耶在手任君使,阶下剖割如风雷。
天穷地变人事改,耕食凿饮岂易哉。
赖有清狂李供奉,时时招醉赏花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秋天异常炎热的景象,与传统意义上秋高气爽的季节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伍瑞隆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异常与社会民生的艰辛。

首句“往年山村九月尽,紫菊渐渐迎霜开”,通过对比往年九月菊花迎霜开放的景象,反衬出今年九月却未见菊花开放,而是提前迎来了梅花,暗示了气候的异常变化。接着,“今年秋尽尚酷暑,花不见菊先见梅”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现象,点明了今年秋季的炎热。

“霏霏江树暖逾绿,炎蒸郁毒来相催”描绘了江边树木在炎热中更加葱绿,但这种绿色背后却是炎蒸郁毒的侵袭,形象地表现了环境的恶劣。随后,“田夫汗落走赤日,荷镰吐气行尘埃”则直接描绘了农民在酷热中劳作的情景,汗水如雨,挥镰割稻,尘埃飞扬,生动展现了劳动的艰辛和环境的恶劣。

“官愁吏惨田野泣,燔柴日日徒空回”表达了官府和官员面对灾情的愁苦,以及百姓生活的困苦,连祭天求雨也徒劳无功。接下来,“耕田终岁不百亩,一半天火焚如灰”描述了农民一年辛勤劳作,收成却寥寥无几,甚至农田被大火焚烧殆尽的悲惨景象。

“纵有不焚好收割,悬知晚造无蒿莱”指出即便有些作物幸免于火灾,但也无法保证晚季的收获,预示着未来的粮食短缺。而“刑名公子食面饼,青苗虽重何足哀”则讽刺了权贵阶层的生活奢华与普通百姓的苦难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社会的不公。

最后,“况乃有客通六籍,金山万丈高崔嵬。莫耶在手任君使,阶下剖割如风雷”描绘了一位学识渊博的客人,手中握有知识的力量,如同可以驾驭风雨雷电,隐含了对知识力量的赞美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天穷地变人事改,耕食凿饮岂易哉”表达了对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生活困境的感慨,强调了生存的不易。而“赖有清狂李供奉,时时招醉赏花杯”则以乐观的态度,寄希望于能够借酒浇愁,享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反映了作者在艰难时刻仍保持的豁达与乐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民生的描绘,深刻反映了明朝时期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农民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在逆境中寻求精神慰藉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