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万户半作鬼,广厦高宫尽成土
出处:《二华篇》
明 · 宗臣
我闻西极之精忽堕地,化为巨石如天长。
孤根倒插黄河底,奇峰直耸天门旁。
天门牛女不敢渡,斗域羲龙那得翔。
上帝闻之恶其彊,擘为二华遥相望。
太者在西少者东,千崖万岭盘晴虹。
东来不得数泰岱,西去那复夸崆峒。
中有紫髯白晰三五公,手持绿玉披芙蓉。
有时踏天跨白鹿,镇日鞭石挥青龙。
零露不断仙人掌,古雪常吹玉女峰。
忽见悲风万里来,苍螭赤蛟何雄哉。
金鳞乍开似飞电,怒角并斗如奔雷。
惊沙飘忽天柱动,狂飙迅急坤轴摧。
玉女散发乱峡走,仙人赤脚沧海回。
地颤山愁千万里,奇峰片片下沉水。
黄河直上峰头坐,忽散人家室屋里,往往屋上游赤鲤。
千门万户半作鬼,广厦高宫尽成土。
白日不闻父老哭,青天唯见魍魉舞,二华二华谁能主。
我闻李侯佩玄珠,截日飞霜天下无。
侯今跃马函关去,礼隆招摇为前驱。
千峰明月乱相逐,万里白云惊且呼。
侯之往矣何为乎,为我停车华山隅。
手挈蛟螭山下趍,仗剑一一数其辜。
山之摧者叱其立,黄河在手如持盂。
山上芙蓉色不枯,仙人玉女复来吹玉竽。
侯也与之长相须,千秋万载同欢娱。
侯向二华去,听予二华歌。
二华未到歌先到,石走龙吟侯柰何。
孤根倒插黄河底,奇峰直耸天门旁。
天门牛女不敢渡,斗域羲龙那得翔。
上帝闻之恶其彊,擘为二华遥相望。
太者在西少者东,千崖万岭盘晴虹。
东来不得数泰岱,西去那复夸崆峒。
中有紫髯白晰三五公,手持绿玉披芙蓉。
有时踏天跨白鹿,镇日鞭石挥青龙。
零露不断仙人掌,古雪常吹玉女峰。
忽见悲风万里来,苍螭赤蛟何雄哉。
金鳞乍开似飞电,怒角并斗如奔雷。
惊沙飘忽天柱动,狂飙迅急坤轴摧。
玉女散发乱峡走,仙人赤脚沧海回。
地颤山愁千万里,奇峰片片下沉水。
黄河直上峰头坐,忽散人家室屋里,往往屋上游赤鲤。
千门万户半作鬼,广厦高宫尽成土。
白日不闻父老哭,青天唯见魍魉舞,二华二华谁能主。
我闻李侯佩玄珠,截日飞霜天下无。
侯今跃马函关去,礼隆招摇为前驱。
千峰明月乱相逐,万里白云惊且呼。
侯之往矣何为乎,为我停车华山隅。
手挈蛟螭山下趍,仗剑一一数其辜。
山之摧者叱其立,黄河在手如持盂。
山上芙蓉色不枯,仙人玉女复来吹玉竽。
侯也与之长相须,千秋万载同欢娱。
侯向二华去,听予二华歌。
二华未到歌先到,石走龙吟侯柰何。
鉴赏
这首《二华篇》是明代文学家宗臣所作,以瑰丽的想象和磅礴的气势描绘了二华山的壮丽景象以及与之相关的神话传说。
诗中首先描述了二华山的形成,称其为天地间的一块巨石,孤独地矗立于黄河之底,直插云霄,成为天门旁的奇峰。接着,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二华山的险峻与神秘,指出它连牛女都不敢轻易渡过,就连宇宙中的星辰也无法在其上飞翔。随后,诗人想象上帝将其分为两座山,分别位于东西两侧,千崖万岭之间,晴空如虹。
诗中还提到,在二华山中居住着三五位仙人,他们手持绿玉,披着芙蓉,时而骑着白鹿,时而挥舞着青龙,生活于仙人掌上的露水和玉女峰上的古雪之中。然而,突然间,一阵悲风从万里之外而来,伴随着苍螭和赤蛟的雄壮,金鳞飞电般的展开,怒角奔雷般的战斗,惊沙飘忽,狂飙迅急,使得整个世界为之震动。
在这场自然界的激烈冲突之后,诗人描绘了二华山的景象发生了变化,千门万户仿佛被摧毁,广厦高宫尽成废墟,白日不再有父老的哭泣,青天只有魍魉的舞蹈。然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却看到了希望,因为李侯(可能指的是某位英雄或神仙)佩戴着玄珠,能够驾驭日月之光,飞霜天下无敌。他即将前往函关,以礼节隆重的仪式作为前导,千峰明月相随,万里白云惊呼。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李侯此行的期待,希望他能与二华山的仙人们和谐共处,千秋万载同享欢乐。在李侯离开二华山之际,诗人以歌声送别,预示着二华山的歌声已经传遍四方,石走龙吟,似乎在回应着李侯的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