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马抡材争入彀,登坛奏技识穿杨
出处:《和四家兄九日武场观射》
明 · 区大相
明时讲武重疆场,九月霜清塞草黄。
跃马抡材争入彀,登坛奏技识穿杨。
泽宫旧纪周文盛,猛士还思汉道昌。
闻说登高羡能赋,与君同醉紫萸觞。
跃马抡材争入彀,登坛奏技识穿杨。
泽宫旧纪周文盛,猛士还思汉道昌。
闻说登高羡能赋,与君同醉紫萸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时期在边疆进行军事演练的场景,展现了当时社会对武备的重视。首句“明时讲武重疆场”,点明了时代背景,即在清明的时代背景下,军事训练和备战被高度重视,以确保边疆的安全。接着,“九月霜清塞草黄”一句,通过季节和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壮丽的氛围,暗示了即将展开的军事活动的庄重与重要性。
“跃马抡材争入彀,登坛奏技识穿杨”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士兵们在武场上激烈比试的情景。跃马表示他们骑术高超,抡材则暗示了他们力量与技巧的结合,争入彀则意味着他们渴望在选拔中脱颖而出。登坛奏技则进一步强调了他们在技艺上的展示,而识穿杨则可能是指他们精准的箭法,显示出高超的射箭技巧。
“泽宫旧纪周文盛,猛士还思汉道昌”两句,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对古代盛世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国家强盛的期待。泽宫,可能指的是古代帝王举行祭祀或庆典的地方,这里借指国家的繁荣景象;周文盛和汉道昌分别指周朝文王时期的盛世和汉朝的强盛,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辉煌时代的向往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最后,“闻说登高羡能赋,与君同醉紫萸觞”两句,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口吻结束全诗。登高可能象征着追求卓越的精神,能赋则表达了对才华的赞美。与君同醉紫萸觞,则是邀请朋友一同庆祝,共享佳节之乐,体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明代军事训练的盛况,也蕴含了对历史的回顾、对国家强盛的期待以及对友情的珍惜,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