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平生陈孟公,岁晚不惊坐全文

平生陈孟公,岁晚不惊坐

宋 · 陈师道
将老蒙误恩,受吊不受贺。
欲起尚迟回,积闲习成惰。
向来二三子,相与守寒饿。
一日不可无,三岁安得过。
是时秋益高,夜永月初破。
漏鼓已再更,坐者馀几个。
酒薄多可强,谈胜坚莫破。
檐昏读字细,林缺瞻星大。
吴吟未至慢,楚语不假些。
怀远已屡叹,论昔先急唾。
身世喜相违,真成蚁旋磨。
平生陈孟公,岁晚不惊坐

拼音版原文

jiānglǎoméngēnshòudiàoshòu

shàngchíhuíxiánchéngduò

xiàngláièrsānxiāngshǒuhán饿è

sānsuìānguò

shìshíqiūgāoyǒngyuèchū

lòuzàigèngzuòzhě

jiǔbáoduōqiángtánshèngjiān

yánhūnlínquēzhānxīng

yínwèizhìmànchǔjiǎxiē

怀huáiyuǎntànlùnxiāntuò

shēnshìxiāngwéizhēnchéngxuán

píngshēngchénmènggōngsuìwǎnjīngzuò

翻译

我被误打误撞地得到恩惠,只接受哀悼,不接受祝贺。
想要起身还犹豫不决,长久的闲暇养成了懒散的习惯。
一直以来,我们这些人都在贫困中相互扶持,忍受饥饿。
一天没有你们,我都难以度过,三年又怎能轻易过去。
此时秋意渐浓,夜晚漫长,月儿初升。
漏壶已过两更,还坐着的还有多少人呢。
酒虽淡薄,却勉强可以喝下,谈话的兴致高昂,无人能打破。
屋檐昏暗,我仔细阅读文字;林间空隙,我仰望星空辽阔。
吴地的诗歌吟诵还未到高潮,楚地的语言无需过多修饰。
思念远方的人已经多次叹息,谈论过去的事情总是急于表达。
身世遭遇如此,欢喜与悲伤交织,就像蚂蚁在磨盘上打转。
一生中,我常常想起陈孟公,即使晚年也不觉惊慌失措。

注释

蒙:承蒙。
吊:哀悼。
贺:祝贺。
积闲:长期闲暇。
相与:一起。
寒饿:寒冷饥饿。
漏鼓:古代计时器漏壶。
再更:两次更次。
坐者:坐着的人。
檐昏:屋檐昏暗。
吴吟:吴地的诗歌。
楚语:楚地的语言。
怀远:怀念远方。
陈孟公:历史人物,此处可能指代友人或榜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与魏衍寇国宝田从先二侄分韵得坐字》,通过对老年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首句“将老蒙误恩,受吊不受贺”表达了诗人对于年老被误认为有德而受到哀悼而非祝贺的微妙心境。接下来的诗句“欲起尚迟回,积闲习成惰”揭示了诗人因年迈而行动迟缓,闲散的生活逐渐养成懒散的习惯。

诗人提到与朋友们共度艰难,“向来二三子,相与守寒饿”,强调了友情在困苦中的重要性。他们相互支持,即使生活清贫,也觉得一日不可或缺。“一日不可无,三岁安得过”进一步表达了这种情感的深厚。夜晚漫长,月光初露,“是时秋益高,夜永月初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寂寥的氛围。

聚会中,虽然酒水微薄,但友情深厚,交谈热烈,“酒薄多可强,谈胜坚莫破”。诗人借读书和观星来打发时间,“檐昏读字细,林缺瞻星大”,展现了他们的雅兴。在谈话中,他们回忆过去,感叹时光流逝,“吴吟未至慢,楚语不假些”,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思考。

最后两句“身世喜相违,真成蚁旋磨”以比喻表达人生的无常和身世的变迁,如同蚂蚁绕圈般无尽。然而,诗人仍能保持平和,像陈孟公那样在晚年依然平静,“岁晚不惊坐”,显示出其淡泊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对友情的珍视,以及面对人生起伏的豁达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