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州极去湘南近,办取柴桑三径资
出处:《送清湘蒋尉 其一》
宋 · 李曾伯
我学言诗诗不奇,蒋君言命却能诗。
岁寒如许松不改,春信未来梅已知。
丘壑何如归去好,江湖终匪老来宜。
辰州极去湘南近,办取柴桑三径资。
岁寒如许松不改,春信未来梅已知。
丘壑何如归去好,江湖终匪老来宜。
辰州极去湘南近,办取柴桑三径资。
注释
我:第一人称代词,指说话者自己。学:学习。
言诗:写诗。
诗不奇:写的诗并不特别出众。
蒋君:对某人的尊称,这里指某位朋友。
言命:谈论命运。
能诗:有作诗的能力。
岁寒:严冬。
如许:如此。
松不改:松树不改变坚韧本性。
春信:春天的信息。
梅已知:梅花已经感知到春天的到来。
丘壑:山川沟壑,指隐居之地。
归去:回去,归隐。
好:适合。
江湖:泛指四方,常指在外漂泊。
匪:非,不是。
老来宜:年老时更适合的生活。
辰州:地名,古代中国湖南省的一个地区。
湘南:湘江以南地区。
办取:准备获取。
柴桑:地名,晋代陶渊明曾居住的柴桑县。
三径资:建造简陋居所的材料。
翻译
我学习写诗并不奇特,蒋君擅长谈论命运却能写出诗篇。寒冬时节,松树依然坚韧不改,春天的信息还未到来,梅花已经预知了消息。
回归山林比在江湖漂泊更适合我,尽管年纪大了,但这样的生活更适宜。
辰州距离湘南非常接近,我打算去那里获取建造柴桑小屋所需的材料。
鉴赏
此诗语言简洁自然,意境淡远,蕴含深厚的情感和哲理。开篇即以“我学言诗诗不奇”自谦,显示了作者的谦逊态度,同时通过对比,“蒋君言命却能诗”则表达了对朋友才华的赞赏。
接着,"岁寒如许松不改,春信未来梅已知"写景生情,将自然景象与人事相结合,表现了作者对坚守品德和对未来美好预期的期待。其中,“岁寒”、“未来”等字眼勾勒出时间流转,而“松”与“梅”的不屈不挠,则喻指人的高洁节操。
"丘壑何如归去好,江湖终匪老来宜"一句,则描绘了一种归隐田园的生活情趣。"辰州极去湘南近,办取柴桑三径资"最后两句,更透露出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珍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操与平淡中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