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终暗会王孙意,转步莲、徐徐卸凤钩
髻云腰素,仍占绝风流。
轻拢慢捻,生情艳态,翠眉黛颦,无愁谩似愁。
变新声曲,自成获索,共听一奏梁州。
弹到遍急敲颖,分明似语,争知指面纤柔。
坐中无语,惟断续金虬。
曲终暗会王孙意,转步莲、徐徐卸凤钩。
捧瑶觞,为喜知音,劝佳人、沉醉迟留。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弦器:乐器,这里指琵琶。画堂:装饰华丽的厅堂,常用于宴会场所。
绝风流:极尽风韵,非常出色。
轻拢慢捻:轻柔地按弦和拨动。
翠眉黛颦:形容女子秀眉微蹙,含愁的样子。
梁州:古代音乐曲目,此处泛指乐章。
金虬:金色的龙形图案,比喻琴声优美。
王孙:贵族公子,此处可能指听众中的某人。
凤钩:古代女性饰品,此处指女子的发饰。
瑶觞:美玉制成的酒杯,象征珍贵。
翻译
琴弦轻拂,初次在画堂演奏,琵琶女担任主角。发髻如云,身姿素雅,她独占全场的风采。
她轻柔地拨弦,神情动人,翠眉微蹙,仿佛无愁却含愁。
她创新曲调,自成一派,共同聆听她的梁州乐章。
弹至高潮,急促的敲击如同低语,谁能想象手指的细腻。
众人静默,只有断断续续的琴声如金龙盘旋。
曲终之际,她暗合了王孙的心意,莲步轻移,缓缓放下凤钩。
她举着美酒,为知音欢庆,劝美人尽情畅饮,不要急于离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宴会上琵琶演奏的生动场景。开篇“一抹弦器,初宴画堂,琵琶人把当头”迅速勾勒出一个优雅的背景,琵琶手在画堂内展现高超技艺。一字之转,“髻云腰素,仍占绝风流”则是对琵琶女的形象描绘,她不仅技艺高超,而且仪态万方,拥有独特的风姿。
接着,“轻拢慢捻,生情艳态,翠眉黛颦,无愁谩似愁”细腻地刻画了琵琶手在演奏时的情感流露和面部表情。她的演奏既有力度的变化,又有情感的深沉,每一个音符都似乎蕴含着无言的忧郁。
“变新声曲,自成获索,共听一奏梁州”则表明琵琶手能够即兴创作新的旋律,让在场的宾客们共同欣赏这美妙的一刻。随后,“弹到遍急敲颖,分明似语,争知指面纤柔”描绘了演奏进入高潮部分,每一个音符都如同言语般清晰,而琵琶手的技艺也达到了顶尖,让人难以想象她的指尖如何能够如此细腻。
“坐中无语,惟断续金虬”表达了听众们被演奏所震撼,陷入沉默之中,只能感受到那不断升腾的情绪如同断续的金光。紧接着,“曲终暗会王孙意,转步莲、徐徐卸凤钩”则是在音乐结束后,那种难以言表的情愫似乎在空气中悄然流动,人们的脚步声也变得优雅而缓慢。
最后,“捧瑶觞,為喜知音,劝佳人、沉醉迟留”展现了对美酒和美乐的享受,以及对知音者之间情感交流的赞扬。诗中通过对琵琶演奏场景的细腻描绘,不仅传达了音乐的美妙,更透露出了一种超越言语的沟通与共鸣。
这首诗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现了古代宴会文化中的艺术享受和情感交流,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音乐、美酒及人际关系深层次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