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在桂林独思母,子今思父更愁苦
出处:《题罗子澄所藏乃父晋仲文学桂林图》
元末明初 · 郭钰
我观桂林图,喜极翻长吁。
江山城郭不盈幅,恍若经行千里馀。
宦游往岁罗文学,此图正为思亲作。
戏綵魂飞白鹭洲,望云肠断楚王阁。
自从南北吹战尘,边鸿不到江鱼沈。
有子芳年滞乡国,长日揽图思桂林。
父在桂林独思母,子今思父更愁苦。
太平干禄为亲荣,今日官高渺何许。
还君此图神凛然,忠臣孝子无后先。
一家骨肉眼前好,百岁功名纸上传。
君不见太真来作南洲客,秃衿老泪伤头白。
江山城郭不盈幅,恍若经行千里馀。
宦游往岁罗文学,此图正为思亲作。
戏綵魂飞白鹭洲,望云肠断楚王阁。
自从南北吹战尘,边鸿不到江鱼沈。
有子芳年滞乡国,长日揽图思桂林。
父在桂林独思母,子今思父更愁苦。
太平干禄为亲荣,今日官高渺何许。
还君此图神凛然,忠臣孝子无后先。
一家骨肉眼前好,百岁功名纸上传。
君不见太真来作南洲客,秃衿老泪伤头白。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郭钰题于罗子澄收藏的父亲罗晋仲桂林图上的作品。诗人首先被桂林图的壮丽景色深深吸引,感叹画卷虽小,却能展现出千里江山的雄伟。他联想到自己过去为官的生涯,这幅画是他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寄托。
诗人笔触细腻,通过“戏綵魂飞白鹭洲”和“望云肠断楚王阁”的意象,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怀念。接着,他描述了战乱带来的离散,边境的鸿雁不再飞来,江中的鱼儿也沉寂,象征着家国的变迁和亲人音信的断绝。
诗人感慨万分,指出即使官位显赫,如果家人分离,荣华富贵又有何意义?他将画卷归还给罗子澄,称赞其孝心,认为亲情比百岁功名更为重要。最后,诗人以杨贵妃流落南洲的典故,表达了对家庭团聚的渴望,以及对时光易逝、白发苍苍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山水的赞美,也有对人世沧桑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