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疑草圣耽书地,溪为诗人泊棹名
出处:《入罗隐溪过蕉林趋鼎湖山口》
明 · 薛始亨
夹岸寒梢画不成,篮舆亭午簦一经。
林疑草圣耽书地,溪为诗人泊棹名。
乱石通流残雪响,长堤护潦野云平。
上方指点烟霄外,山未斜阳欲缓行。
林疑草圣耽书地,溪为诗人泊棹名。
乱石通流残雪响,长堤护潦野云平。
上方指点烟霄外,山未斜阳欲缓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踏入罗隐溪,经过一片蕉林,最终抵达鼎湖山口的旅程。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沿途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
首句“夹岸寒梢画不成”,描绘了两岸的寒树,其景色之清冷,难以用画笔完全捕捉,暗示了环境的静谧与独特。接着,“篮舆亭午簦一经”描述了作者在正午时分乘坐竹轿穿行于山间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幽静与雅致。
“林疑草圣耽书地,溪为诗人泊棹名”两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相联系,既赞美了这片土地的文脉深厚,也表达了对过往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足迹的敬仰之情。
“乱石通流残雪响,长堤护潦野云平”描绘了溪流旁乱石交错、雪水潺潺的景象,以及远处长堤环绕、野云低垂的辽阔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最后,“上方指点烟霄外,山未斜阳欲缓行”则以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态,展望前方的烟云与高耸的山峰,表达了作者对未知旅程的好奇与期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从容不迫、享受过程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历史文化的敬畏,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