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千千遮道左,三三两两别京师
出处:《怀淮阴士民二首》
明 · 曹于汴
士庶雍雍佐郡时,七年一调不嫌迟。
瘝官难补惟心折,落日相催尽泪垂。
万万千千遮道左,三三两两别京师。
于今赤子天涯外,目断长淮无限思。
瘝官难补惟心折,落日相催尽泪垂。
万万千千遮道左,三三两两别京师。
于今赤子天涯外,目断长淮无限思。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曹于汴所作的《怀淮阴士民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离任淮阴时的情景,表达了对当地百姓深厚的情感。
首句“士庶雍雍佐郡时”,描述了在诗人任职期间,士人和庶民和谐相处,共同辅佐治理地方的场景。接着,“七年一调不嫌迟”表明诗人在此地服务了七年,虽任期较长,但并无怨言,体现了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态度。
“瘊官难补惟心折”一句,诗人以“瘊官”比喻自己即将离开的职位,表达出对这一职位难以填补的感慨,以及内心的不舍。“落日相催尽泪垂”则通过夕阳西下,时间紧迫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与淮阴百姓分别时的不舍之情,泪水不禁落下。
“万万千千遮道左,三三两两别京师”描绘了离别时的壮观场面,无数百姓沿路相送,而诗人则与京城的友人依依惜别。这不仅展现了淮阴百姓对诗人的深厚情谊,也体现了诗人与京城人士之间的深厚友谊。
最后一句“于今赤子天涯外,目断长淮无限思”表达了诗人离任后,虽然身处远方,但心中仍挂念着淮阴这片土地和那里的百姓,对淮阴充满了无尽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淮阴百姓深厚的感情以及对任职期间美好时光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