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替期犹半岁,商山穷僻少医名
出处:《代书寄商洛令陈成伯》
宋 · 邵雍
此去替期犹半岁,商山穷僻少医名。
感伤多后风防滞,暑湿偏时疾易生。
圣智不能无蹇剥,贤才方善处哀荣。
斯言至浅理非浅,少补英豪一二明。
感伤多后风防滞,暑湿偏时疾易生。
圣智不能无蹇剥,贤才方善处哀荣。
斯言至浅理非浅,少补英豪一二明。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此去:这次离开。替期:期限。
犹:还。
半岁:半年。
商山:地名,古代隐士常居之地。
穷僻:偏远、荒凉。
少医名:医生罕见,名声不大。
感伤:情绪低落。
风防滞:情绪郁结导致身体机能受阻。
暑湿:夏季湿热天气。
疾易生:疾病容易发生。
圣智:圣人智慧。
无蹇剥:无法避免困境。
贤才:贤能的人才。
善处:妥善处理。
哀荣:困厄与荣耀。
斯言:这话。
至浅:表面看起来简单。
理非浅:实际含义深刻。
少补:略加弥补。
英豪:英雄豪杰。
一二明:稍微明白一些。
翻译
离别后还有半年的时间未满,商山偏远地区医生稀少知名。感伤过度容易导致身体停滞,夏天潮湿时节疾病更容易滋生。
即使是圣贤也会遭遇困难和挫折,贤能之人擅长在逆境中应对荣辱。
这道理看似浅显,实则深刻,少许能帮助英雄豪杰们看清一些事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所作的《代书寄商洛令陈成伯》。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友人陈成伯在偏远商山任职的关切之情。他提到陈成伯所在的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疾病容易因气候条件而滋生,暗示了当地的艰难环境。诗人以"圣智不能无蹇剥"来比喻即使贤能如陈成伯,也难免会遇到困境,这是对人生挫折的哲理理解。最后,诗人强调了这些道理虽然浅显,但对于身处逆境的陈成伯来说,却能提供一些人生的启示,帮助他更好地应对和明志。整首诗情感真挚,寓哲理于关怀之中,体现了邵雍诗歌的深沉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