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幽怀聊自遣,俗子莫令知全文

幽怀聊自遣,俗子莫令知

出处:《方壶自咏 其二
宋 · 汪莘
三万六千刻,四千三百时。
不思人事汩,只怪岁华驰。
拚命尝因道,忘家亦为诗。
幽怀聊自遣,俗子莫令知

翻译

三万六千刻,四千三百时。
不思人事忙,只怪时光飞逝。
拼命工作只为道,忘家也为了诗。
内心深处暂自排解,世俗之人无需知晓。

注释

三万六千刻:形容时间极长,刻度细分。
四千三百时:指一年中的时数,古代一昼夜为百刻或三百六十刻。
人事:人世间的事情,忙碌的生活。
汩:形容忙碌或沉浸其中。
拚命:不顾一切地努力。
道:此处可能指追求的理想或信仰。
忘家:忘记家庭,全身心投入。
诗:诗歌,也可能指对艺术的追求。
幽怀:深藏在心中的情感。
聊自遣:姑且自我排解。
俗子:普通人,与诗人形成对比。
莫令知:不要让他人知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莘的作品,名为《方壶自咏(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个人生命短暂、不愿过多介入尘世纷争的情怀。

首句“三万六千刻,四千三百时”通过具体数字来形象地描绘出时间的长短与诗人的生命历程。"刻"和"时"在这里代表了时间的基本单位,诗人似乎在诉说自己有限的生命里所经历的每一刻、每一个小时。

接着,“不思人事汩,只怪岁华驰”表明诗人对世俗纷争不感兴趣,也无心去深究,而是单纯地感叹时间飞逝。"岁华"指的是年华,意指岁月的流转,这里强调了时间的不可挽回。

“拚命尝因道,忘家亦为诗”则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与创作的态度。他愿意为了追求道德和理想而不顾一切,即使是牺牲个人的家庭生活也不惜。"忘家"意味着超越世俗的羁绊,而"亦为诗"则表明这种超脱和追求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作。

最后,“幽怀聊自遣,俗子莫令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他通过这种超然物外的心境来慰藉自己,不愿让那些庸俗之人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幽怀"指的是深藏于心的忧伤与思绪,而"聊自遣"则是诗人用以自我安慰的方式。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对个人生命价值的追求和对世俗纷争的超脱,以及在有限生命中寻找精神寄托与创作的重要性。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