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此石千载传,玉砌雕栏等糠秕
出处:《陈顺之灵壁石砚山》
宋 · 楼钥
名画法书环四壁,中有米家真宝石。
群峰森耸外涧流,他物虽奇敢争席。
旧属半山老仙人,佛印乞之如乞邻。
阿章有力负之走,一时攘取成纷纶。
此石天然非琢磨,是时有水生岩阿。
至今研池尚馀润,岁月既久惜不多。
几年徒见士夫说,一旦喜看形偃月。
傍连玉立两于菟,主人照映冰壶澈。
陈侯之富可敌国,会有宝光惊四塞。
呼童吸尽研中水,更为轻翻玩奇刻。
不堪回首江南李,空唱多愁似春水。
不如此石千载传,玉砌雕栏等糠秕。
宝晋得之真不易,身后宁知亦轻弃。
只今传玩知几人,当日琐窗空自秘。
端歙争名南北部,勿向雷门扬布鼓。
相台渴瓦更不须,祇合觚棱荫风雨。
群峰森耸外涧流,他物虽奇敢争席。
旧属半山老仙人,佛印乞之如乞邻。
阿章有力负之走,一时攘取成纷纶。
此石天然非琢磨,是时有水生岩阿。
至今研池尚馀润,岁月既久惜不多。
几年徒见士夫说,一旦喜看形偃月。
傍连玉立两于菟,主人照映冰壶澈。
陈侯之富可敌国,会有宝光惊四塞。
呼童吸尽研中水,更为轻翻玩奇刻。
不堪回首江南李,空唱多愁似春水。
不如此石千载传,玉砌雕栏等糠秕。
宝晋得之真不易,身后宁知亦轻弃。
只今传玩知几人,当日琐窗空自秘。
端歙争名南北部,勿向雷门扬布鼓。
相台渴瓦更不须,祇合觚棱荫风雨。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方名为"陈顺之灵壁石砚山"的珍贵艺术品。楼钥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这块砚石的独特魅力。它四周挂满了名画法书,犹如宝石般璀璨,砚石上的群峰形象生动,仿佛自然生成而非人工雕琢,暗示其稀有和天然之美。砚石曾属于半山老仙人,后被佛印视为珍品,辗转落入陈侯之手。诗人感叹岁月流转,砚石虽历尽沧桑,研池仍有余润,寓意其价值长久。
诗人提到,这块砚石形状如偃月,旁边还有两尊玉立的兔子,增添了其高雅的气质。陈侯的富有堪比国家,砚石的光彩足以震动四方。然而,诗人提醒人们,即使是贵重如斯的宝物,也有可能被轻易遗忘,比如江南李氏的遗憾。他认为,只有像陈侯这样的人,才能真正欣赏并传承这样的瑰宝,将其视作超越金银的珍品。
最后,诗人告诫世人,不必过分追求名声,而应如相台瓦砾般低调,砚石应当在风雨中静静守护,与风雨共存。整首诗通过对砚石的描绘,寓言了对文化传承和人生价值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