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解薜登天朝,去师偶时哲全文

解薜登天朝,去师偶时哲

唐 · 王维
解薜登天朝,去师偶时哲
岂惟山中人,兼负松上月。
宿昔同游止,致身云霞末。
开轩临颍阳,卧视飞鸟没。
好依盘石饭,屡对瀑泉渴。
理齐小狎隐,道胜宁外物。
舍弟官崇高,宗兄此削发。
荆扉但洒扫,乘闲当过歇。

拼音版原文

jiědēngtiāncháo

shīǒushízuòjiāngzhé

wéishānzhōngrén

jiānsōngshàngyuè

宿tóngyóuzhǐ

zhìshēnyúnxiá

kāixuānlínyǐngyáng

shìfēiniǎoméi

hǎopánshífàn

duìquán

xiǎoxiázuòxiáxiǎoyǐn

dàoshèngníngwài

shèguānchónggāo

zōngxiōngzuòxiāo

jīngfēidànsǎo

chéngxiándāngguòxiēzuò)。

注释

解薜:脱下草鞋,象征出仕。
师:指老师或师傅。
时哲:当时的贤哲。
山中人:隐士。
松上月:象征清高和超凡脱俗。
游止:游历交往。
云霞末:比喻高远的地方,此处指朝廷。
颍阳:地名,可能指颍水之阳,或为地名。
飞鸟没:飞鸟消失,象征时光流逝或世事变迁。
盘石饭:在磐石上吃饭,形容简朴的生活。
瀑泉渴:对着瀑布感到口渴,可能指向往自然。
小狎隐:小小的隐居生活。
道胜:道德或道义超越。
宁外物:不看重外在的事物。
舍弟:自己的弟弟。
宗兄:同宗的兄长。
削发:削去头发,出家为僧。
荆扉:用荆条编成的门,代指简陋的居所。
乘闲:趁着空闲的时间。
过歇:过来休息。

翻译

脱下草鞋登上朝廷,告别老师偶遇明哲。
不只是山中隐士,也背负着松树上的月亮。
曾经一同游历交往,如今置身于云霞之端。
打开窗户面对颍阳,躺着看飞鸟渐渐消失。
喜好倚靠磐石吃饭,多次对着瀑布感到口渴。
理应与小小的隐居生活相协调,道义胜过对外物的追求。
弟弟的官职高高在上,哥哥我在此削发出家。
荆门只需打扫干净,空闲时应该过来休息一下。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作品,表达了诗人与山中隐者告别时的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的意境清新,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

“解薜登天朝,去师偶时哲。”开篇即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诗人似乎在追寻一位高僧或隐者的足迹,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和尊敬之情。

“岂惟山中人,兼负松上月。”这两句则转换了视角,将山中人的宁静与松树上悬挂的明月相结合,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享受自然之美的境界。

“宿昔同游止,致身云霞末。”诗人回忆过去与友人共同漫步于山间的情景,如今却只留下自己一人,仿佛置身在云端或霞光中,给人以飘渺不定的感觉。

“开轩临颍阳,卧视飞鸟没。”此处诗人描述了自己的生活状态,悠然自得地居住在山中,面向着温暖的阳光,即使是躺卧着,也能欣赏到天空中飞鸟消失的景致。

“好依盘石饭,屡对瀑泉渴。”诗人享受着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生活,用盘石作为餐桌,面对着清澈的泉水,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满足。

“理齐小狎隐,道胜宁外物。”这是诗人的哲学思考,他在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并通过这种方式超越了世俗的纷扰,达到了精神上的自在。

“舍弟官崇高,宗兄此削发。”诗人提到自己的兄弟,在朝廷中担任高官,而自己则选择了出家为僧,以剃去头发作为象征。

“荆扉但洒扫,乘闲当过歇。”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喜爱,即使是简单的清扫门庭,也是享受宁静时光的一种方式。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与精神超脱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