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景迎峰出,孤松枕石眠
出处:《舟次晚眺》
清 · 张珊英
白露滴秋水,寒星映碧天。
云深遥积翠,月皎远沈烟。
野景迎峰出,孤松枕石眠。
蓬窗帘半捲,何处拂湘弦。
云深遥积翠,月皎远沈烟。
野景迎峰出,孤松枕石眠。
蓬窗帘半捲,何处拂湘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美的夜晚江边景象。首句“白露滴秋水”以细腻之笔勾勒出秋夜露珠轻落水面的静谧画面,给人以清凉与宁静的感受。接着,“寒星映碧天”一句,通过寒星与碧蓝天空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深远而清冷的氛围。
“云深遥积翠,月皎远沈烟”两句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读者带入一个更为广阔的自然空间。云层深处积聚着翠绿的色彩,而皎洁的月光则在远处沉寂的烟雾中显得格外明亮,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景色以生命力和动态美。
“野景迎峰出,孤松枕石眠”描绘了山野间独特的景观,野景仿佛在山峰的引导下显现,而一株孤独的松树则静静地依偎在岩石上休息,这一场景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又蕴含了生命的坚韧与宁静之美。
最后,“蓬窗帘半捲,何处拂湘弦”以一种含蓄的方式结束全诗,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蓬帘轻轻卷起,似乎预示着即将展开的故事或情感的波动,而“何处拂湘弦”则让人联想到音乐与情感的共鸣,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江边景象,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内心世界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