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满鬓万事死,惭愧眼明牙齿牢
出处:《示超然》
宋 · 释德洪
秋光满鬓万事死,惭愧眼明牙齿牢。
野寺闲眠听风雨,海山犹梦渡云涛。
事非白傅方惊鼎,迹隐庖丁已善刀。
一径莓苔三十载,未容此老独奇豪。
野寺闲眠听风雨,海山犹梦渡云涛。
事非白傅方惊鼎,迹隐庖丁已善刀。
一径莓苔三十载,未容此老独奇豪。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名为《示超然》。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岁月流逝、万物凋零的感慨,以及在自然环境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景。
首句“秋光满鬓万事死”,以秋天的景色象征生命的衰败与时光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年华易逝的深深感叹。接着,“惭愧眼明牙齿牢”一句,通过对比身体机能的衰退(“万事死”)与尚存的视力和牙齿(“眼明牙齿牢”),流露出一种既无奈又略带自嘲的情绪。
“野寺闲眠听风雨,海山犹梦渡云涛”两句,描绘了诗人远离尘嚣,在寺庙中静心休憩,倾听风雨之声,仿佛在梦中穿越大海,跨越云涛,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由的向往。
“事非白傅方惊鼎,迹隐庖丁已善刀”则运用了两个典故,分别指代白居易和庖丁解牛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经历和技艺追求的深刻思考。这里“惊鼎”和“善刀”分别寓意着对事物变化的惊讶和对技艺精进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反思与肯定。
最后,“一径莓苔三十载,未容此老独奇豪”两句,以三十年的时间跨度,回顾了诗人在这条长满莓苔的小径上行走的经历,暗示了岁月的流转与个人成长的痕迹。诗人并未因年岁增长而失去对生活的热情与豪情,反而在时间的沉淀中更加坚韧与独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