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麋来触犀,德力不相及
出处:《杂讽九首 其二》
唐 · 陆龟蒙
童麋来触犀,德力不相及。
伊无惬心事,祗有碎首泣。
况将鹏虱校,数又百与十。
攻如饿鸱叫,势若脱兔急。
斯为朽关键,怒荦抉以入。
年来横干戈,未见拔城邑。
得非佐饔者,齿齿待啜汁。
羁维豪杰辈,四骇方少絷。
此皆乘时利,纵舍在呼吸。
吾欲斧其吭,无雷动幽蛰。
伊无惬心事,祗有碎首泣。
况将鹏虱校,数又百与十。
攻如饿鸱叫,势若脱兔急。
斯为朽关键,怒荦抉以入。
年来横干戈,未见拔城邑。
得非佐饔者,齿齿待啜汁。
羁维豪杰辈,四骇方少絷。
此皆乘时利,纵舍在呼吸。
吾欲斧其吭,无雷动幽蛰。
注释
童麋:幼鹿。犀:犀牛。
德力:德行力量。
伊:他。
惬心事:称心如意的事。
鹏虱:大鹏与微小的虮虱,比喻巨大与渺小的对比。
攻:攻击。
饿鸱:饥饿的老鹰。
佐饔者:伺候用餐的人。
齿齿:形容贪婪的样子。
羁维:束缚,约束。
豪杰辈:英雄豪杰。
幽蛰:潜藏的威胁。
翻译
幼鹿前来撞犀牛,德行力量难匹敌。他没有称心的事,只有悲伤地哭泣。
更何况拿鹏鸟和虮虱比较,数量相差百倍不止。
攻击如同饥饿老鹰鸣叫,势头迅猛如脱兔疾驰。
这是朽木制成的关键,愤怒之下用力插入。
近年来战乱频发,却未见攻克城池。
难道他是伺候用餐的人,只等待残羹剩汁?
束缚英雄豪杰,四方惊惧稍减。
这些都是趁势而为,放纵或收敛全凭心意。
我欲砍断他们的喉咙,但不愿唤醒潜藏的威胁。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作品,名为《杂讽九首·其二》。诗中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世态的批判和不满,以及对英雄豪杰们难以施展抱负的无奈感受。
"童麋来触犀,德力不相及" 一句,用了童子捉象的寓意,说明了能力与所面临的问题之间巨大的差距。"伊无惬心事,祗有碎首泣" 则表达了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和悲哀。
接下来的几句 "况将鹏虱校,数又百与十。攻如饿鸱叫,势若脱兔急" 描述了外界的压力和攻击如同繁多的蚊虫叮咬,以及像饥饿的大鸟般凶猛地发起攻击,形象强烈。
"斯为朽关键,怒荦抉以入" 一句,通过锁与钥匙的比喻,表达了打开困境的渴望。"年来横干戈,未见拔城邑" 则是说尽管岁月流转,但仍旧看不到改变现状的希望。
"得非佐饔者,齿齿待啜汁" 一句中,“佐饔者”指的是辅助宴席的人,这里暗喻着那些只能在旁边等待机会的人。"羁维豪杰辈,四骇方少絷" 表达了对英雄豪杰们的赞美,他们像困兽一样渴望跳出束缚。
"此皆乘时利,纵舍在呼吸" 这句话强调了机遇与行动之间紧密相连的关系。最后两句 "吾欲斧其吭,无雷动幽蛰" 则是诗人表达自己想要砍断束缚,但却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实现这一愿望。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强烈的情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不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深切感慨,以及内心的挣扎与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