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授仍忆济南生,穷愁再续虞卿传
博闻强记尤堪羡。
壁中科斗漫传疑,纸上蠹鱼空日变。
错令迂儒滞妄胸,谁为太始开生面。
我生之初尚无为,文华石匮盈千卷。
玉堂弟子三十人,破的推锋孰我先。
金台遗迹恣捃摭,中秘奇闻多手缮。
岂期嬴火二千年,此日炎灰今忽煽。
斯文将丧又十秋,断简如烟复如霰。
已教磨鼻似书绅,自怜糟粕供肴馔。
保残聊集圣贤裘,继往初携今古线。
不妨所阙慎其馀,以待同人心相衍。
口授仍忆济南生,穷愁再续虞卿传。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名为《补葺残编有感而作》。诗中表达了对古籍残缺的感慨以及对知识传承的深思。
首句“书缺有閒轶时见”,点出古籍残缺的现象,反映了历史文献的流失与断层。接着“博闻强记尤堪羡”表达了对那些记忆力惊人,能广泛记忆知识的人的羡慕之情。随后,“壁中科斗漫传疑,纸上蠹鱼空日变”描绘了古籍上斑驳的字迹和虫蛀的痕迹,充满了岁月的沧桑感。
“错令迂儒滞妄胸,谁为太始开生面”则表达了对那些固守陈规、不求创新的学者的批评,同时也提出了寻找新知、开拓视野的重要性。接下来的“我生之初尚无为,文华石匮盈千卷”表明了诗人自己在年轻时就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为后文的论述奠定了基础。
“玉堂弟子三十人,破的推锋孰我先”提到了众多学者中,诗人自己在学术上的地位和成就。接下来的“金台遗迹恣捃摭,中秘奇闻多手缮”描述了诗人广泛搜集资料,整理奇闻异事的过程。
“岂期嬴火二千年,此日炎灰今忽煽”表达了对古籍保存困难的担忧,比喻知识的传承如同火种,随时可能熄灭。接下来的“斯文将丧又十秋,断简如烟复如霰”进一步强调了时间流逝对知识传承的影响。
“已教磨鼻似书绅,自怜糟粕供肴馔”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古籍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的现状的无奈。最后,“保残聊集圣贤裘,继往初携今古线”表达了诗人希望保留古籍中的残余部分,作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不妨所阙慎其馀,以待同人心相衍”则表明了诗人对于知识传承的乐观态度,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人共同努力,延续这份文化血脉。
“口授仍忆济南生,穷愁再续虞卿传”结尾处,诗人回忆起与济南生的交流,表达了在困境中继续追求学问的决心,希望能够像虞卿一样,即使在艰难困苦中也能坚持学术研究。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古籍保护的忧虑,也有对知识传承的期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责任感和对学术事业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