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穷巷下里裤襦尽,老翁稚儿骨欲折全文

穷巷下里裤襦尽,老翁稚儿骨欲折

宋 · 张耒
长安花繁仲春月,北风倒山雨成雪。
穷巷下里裤襦尽,老翁稚儿骨欲折
吾人谙事不复惊,以手扣额愿天晴。
夕阳才升已复晦,积云如山那肯退。

注释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指唐代的长安。
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北风:冬季或寒冷地区的风。
倒山雨成雪:形容雨势大,像倒下的山一样,结果变成雪。
穷巷:贫穷的街道。
下里:社会底层,穷人居住的地方。
裤襦:古代的短衣和裤子,泛指衣物。
老翁稚儿:老人和小孩。
骨欲折:形容极度寒冷,骨头几乎要冻断。
吾人:我们这些人。
谙事:经历世事,见多识广。
以手扣额:用手敲打额头,表示祈求或无奈。
夕阳:傍晚的太阳。
晦:阴暗,天色昏暗。
积云如山:层层叠叠的云像山一样。
那肯退:不肯轻易退去。

翻译

长安城中花朵盛开在仲春的月夜,北风吹过使得山间的雨水变成了雪花。
贫寒小巷里的人们衣着破旧,连老人和小孩都冻得骨头几乎要折断。
我们这些人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不再感到惊讶,只是用手敲额头祈求上天放晴。
夕阳刚刚升起却又被乌云遮蔽,堆积的云层像山一样不肯散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里的风雪交加的景象,通过对长安城中花开与北风带来的雨雪并存的描述,展现了一种自然界的荒谬与反常。诗人以此表达了对天气突变引起的困扰和无奈。

"穷巷下里裤襦尽,老翁稚儿骨欲折"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百姓在严酷自然环境中的艰难处境,显示了诗人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同情。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面对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所感到的无力和愿望。"吾人谙事不复惊,以手扣额愿天晴" 这里"谙事"意味着习以为常,但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能够有所改变,希望天气能转晴。

最后两句 "夕阳才升已复晦,积云如山那肯退" 则描写了天气的迅速变化,即便是太阳初升,也被阴霾取代,而那些堆积如山的乌云,又似乎无意消散。这里强调了自然力度的不可预测和人力的渺小。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风雪的描述,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界无法掌控的无奈情感,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民生疾苦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