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谓玉堂真学士,暂临桂管小长安
出处:《送范至能帅桂林》
宋 · 李洪
口伐奇谋詟可汗,归来犹著侍臣冠。
燧林草色供诗思,凤沼春波滟笔端。
谁谓玉堂真学士,暂临桂管小长安。
元戎十乘无遄迈,上阁宣麻句已团。
燧林草色供诗思,凤沼春波滟笔端。
谁谓玉堂真学士,暂临桂管小长安。
元戎十乘无遄迈,上阁宣麻句已团。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口伐:口才出众。奇谋:出人意料的计谋。
詟:使……敬畏。
可汗:古代对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
侍臣冠:朝廷官员的帽子。
燧林:有火种的森林,可能指代书房或思考之地。
滟:波光粼粼。
玉堂:古代宫殿名,常用来指代朝廷或学者。
真学士:真正的博学之人。
桂管:古代地名,这里借指皇宫。
小长安:比喻宫廷。
元戎:主将。
遄迈:迅速离去。
上阁:上朝。
宣麻:宣读圣旨。
句已团:言辞已准备好。
翻译
口才出众谋划奇计令可汗敬畏,凯旋后依然身戴侍臣的官帽。燧木林中的草色激发了诗兴,凤凰池边春水荡漾,笔端流淌着墨香。
谁说玉堂真的是博学之士,他暂时来到桂宫,如同小长安的短暂驻留。
大军十乘未能迅速离去,因为上朝宣读圣旨的时刻已到,言辞已成定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归来后的情景,展现了他对文学和自然美景的深厚情感。开篇两句“口伐奇谋詟可汗,归来犹著侍臣冠”写出了将军在外征战时的英勇与智谋,以及归来后依旧保持着其身份尊严的形象。“燧林草色供诗思,凤沼春波滟笔端”则描绘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将自然景物转化为文学创作的灵感和动力。接下来的“谁谓玉堂真学士,暂临桂管小长安”表达了一种自谦之意,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知识与学问的尊崇,以及对暂时居住地的亲切情感。
最后两句“元戎十乘无遄迈,上阁宣麻句已团”则写出了将军在战事上的功绩,以及完成使命后平和安详的心境。全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学问尊崇与战争胜利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多才多艺且英勇善战的将领形象,充满了对英雄人物的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