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包或颇同,厥味信不一
出处:《秋怀三十六首 其二十七》
宋 · 邵雍
惟南有美橘,惟北有美栗。
厥包或颇同,厥味信不一。
天地岂无情,草木皆有实。
物本不负人,人自负于物。
厥包或颇同,厥味信不一。
天地岂无情,草木皆有实。
物本不负人,人自负于物。
注释
惟:只有。南:南方。
美:美好的。
橘:橘子。
北:北方。
栗:栗子。
厥:它们的。
包:外表。
或:或许。
颇:相当。
味:味道。
信:确实。
岂:难道。
情:情感。
草木:万物。
实:果实。
负:辜负。
人:人。
翻译
南方有美好的橘子,北方有美好的栗子。它们的外表或许相似,但味道确实不同。
天地难道没有情感?万物都有果实。
事物本身并没有辜负人,而是人对事物有所期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秋怀三十六首(其二十七)》,主要通过对南北方水果——橘与栗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然规律和人与物关系的哲思。
首句“惟南有美橘,惟北有美栗”描绘了地域特色,南方盛产甘甜的橘子,北方则以板栗闻名。接下来的“厥包或颇同,厥味信不一”指出虽然外表可能相似,但味道却大相径庭,暗示世间万物各有其独特性。
“天地岂无情,草木皆有实”进一步延伸到自然界,强调天地赋予万物生长的能力,每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特性。最后两句“物本不负人,人自负于物”揭示出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事物本身并无负人之处,问题往往出在人的欲望和对待事物的态度上,人们常常对物欲求过多,而忽略了顺应自然的道理。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借物喻理,体现了邵雍诗歌中常见的理学思想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