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自种植,百卉争芳妍
放怀得山林,肯逐市朝醉。
举世竞纷华,谁识静中意。
澄清谢泥滓,淘汰见精粹。
游心无何乡,养此浩然气。
猗欤乐全翁,于世寡所嗜。
筑庵以自居,方丈含大地。
请问庵中人,其乐何由全。
万物备我身,不以人灭天。
南亩丰可饱,北窗凉可眠。
尚友古之人,圣贤存简编。
有时自种植,百卉争芳妍。
宾来聊一醉,醉中亦逃禅。
鸡鹜自扰扰,独鹤方云骞。
嗟予幸相见,一见即忘年。
但愧闻道晚,敢怀著鞭先。
何当归梁溪,耒耜买一廛。
卜居学夫子,相望两萧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纲所作的《次韵题乐全庵赠邓季明》。诗中描绘了主人公对自然与内心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繁华的超脱。
首句“寓形天壤间,自适乃其至”,表达了诗人认为在天地间生活,能够自我适应并找到内心的满足,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接着,“放怀得山林,肯逐市朝醉”则表明诗人愿意远离尘嚣,选择与山林为伴,而不是沉溺于城市的繁华与醉生梦死之中。
“举世竞纷华,谁识静中意”指出世人追逐名利,却很少有人能理解在宁静中寻找真意的价值。“澄清谢泥滓,淘汰见精粹”则是诗人对于纯净与精华的向往,强调了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
“游心无何乡,养此浩然气”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的精神世界,通过修养内心,培养出一种浩然正气。“猗欤乐全翁,于世寡所嗜”赞扬了乐全翁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他极少有世俗的欲望。
“筑庵以自居,方丈含大地”描述了乐全翁在小庵中安身立命,虽处方寸之地,却能包容整个世界。“请问庵中人,其乐何由全”则提出了一个问题,询问庵中人的快乐从何而来,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万物备我身,不以人灭天”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而非破坏自然。“南亩丰可饱,北窗凉可眠”描绘了农耕生活的简单而充实,以及在凉爽的北窗下休息的宁静。
“尚友古之人,圣贤存简编”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圣贤的敬仰,认为他们的智慧和道德准则仍然存在于书籍之中。“有时自种植,百卉争芳妍”则展现了诗人亲自参与劳动,享受自然之美。
“宾来聊一醉,醉中亦逃禅”说明了诗人以饮酒作为与朋友相聚的方式,同时在醉酒中寻求心灵的解脱。“鸡鹜自扰扰,独鹤方云骞”通过对比鸡鸭的忙碌与鹤的悠闲,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
最后,“嗟予幸相见,一见即忘年”表达了诗人对与乐全翁相遇的庆幸,认为这次相遇超越了年龄的界限。“但愧闻道晚,敢怀著鞭先”则流露出诗人对自己未能早些领悟人生真谛的遗憾,不敢急于求成。
“何当归梁溪,耒耜买一廛”表达了诗人希望回到故乡,过上农耕生活的心愿。“卜居学夫子,相望两萧然”则预示了诗人将学习孔子的教诲,与乐全翁一样,过着简朴而充实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乐全翁生活方式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内心和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繁华的超脱。诗中充满了对自然、历史和哲学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远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