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虽不言,春风满城花
道傍开新邑,千户有生涯。
四衢平且直,绿槐阴县衙。
问谁作此邑,耆旧对予嗟。
前日耿令君,迁民出坳窊。
始迁民怀土,异端极纷拿。
既迁人气和,草木茂萌芽。
桃李虽不言,春风满城花。
陵陂青青麦,烟雨润桑麻。
自非耿令君,大泽荒蒹葭。
白头晏起饭,襁褓语呕哑。
自非耿令君,漂转随鱼虾。
岂弟民父母,不专司敛赊。
令君两男儿,有德必世家。
问令今安在,解官驾柴车。
当时舞文吏,白璧强生瑕。
令君袖手去,不忍试虎牙。
人往惜事废,感深知政嘉。
我闻耆旧语,叹息至昏鸦。
定知循吏传,来者不能加。
今为将军客,轩盖湛光华。
幕府省文书,醉归接䍦斜。
怀宝仁者病,偷安道之邪。
勉哉思爱日,赠言同马檛。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呼船:呼唤船只。凌:渡过。
耆旧:年高有德的老人。
耿令君:古代官员名。
令:古代官职。
迁民:迁移百姓。
坳窊:深沟、低洼之地。
自非:如果不是。
漂转:随波逐流。
岂弟:和乐。
敛赊:苛捐杂税。
解官:卸任。
醉归:酒醉后回家。
怀宝:怀才。
偷安:贪图安逸。
马檛:马鞭,比喻激励或鞭策。
翻译
呼唤船只渡过大河,策马奔驰在平坦的沙漠。路边新建了城市,千户人家安居乐业。
街道宽阔又笔直,绿槐树下县衙矗立。
询问此城何人所建,老者对我感叹不已。
昔日耿令长,迁移百姓出深沟。
初迁时人们眷恋故土,纷争不断。
迁居后人心安定,草木繁茂生机勃勃。
桃花李花虽无声,春风中满城花开。
陵坡上麦田青青,烟雨滋润着桑麻。
若非耿令君,此地将成荒芜芦苇。
老人晚起吃饭,幼儿稚语嘈杂。
若非耿令君,百姓将如浮萍随波逐流。
他是百姓的慈父,不苛求借贷苛捐。
令君的两个儿子,品行高尚必成大家。
请问令君现在何处,已卸任乘柴车离去。
曾有舞文弄墨之人,试图诬陷耿令。
令君袖手而去,不愿动用权势反击。
人走茶凉,政绩被遗忘,感怀他的善政。
听闻老人们的讲述,直到黄昏仍叹息。
定然流传着他的事迹,后人难以超越。
如今我成为将军的宾客,车马繁华。
在幕府处理文书,酒醉后归家斜阳照。
怀才之人易遭嫉妒,贪图安逸是歧途。
珍惜爱民的日子,赠言如同鞭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寄耿令几父过新堂邑作乃几父旧治之地》,通过对新堂邑的描绘,表达了对前任耿令君的敬仰和对地方变迁的感慨。诗中首先描述了新邑的繁荣景象,如宽阔的大河、平坦的马路、新建的城邑和千户人家的安居乐业,以及整齐的街道、绿树成荫的县衙。接着,诗人回顾了耿令君迁民的过程,指出他深思熟虑,妥善处理了迁移初期的困难和矛盾,使得人民生活逐渐安定,草木繁茂,春花盛开,田间作物丰饶。
诗人高度赞扬耿令君的仁政,称其为百姓的父母官,不以敛财为务,而是关注民生,让老少皆得安宁。他还提到耿令君的谦逊与公正,拒绝了那些试图陷害他的舞文弄墨之人,选择淡然离去。诗人感叹耿令君的政绩被后人铭记,而自己作为将军的客人,虽然享受荣华,却无法像耿令君那样深入民间,体察百姓疾苦。
最后,诗人以“怀宝仁者病,偷安道之邪”警醒自己,鼓励人们珍惜并学习耿令君的仁爱精神,表达了对耿令君的深深敬意和对后世官员的期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充分展现了黄庭坚对耿令君高尚品德的赞美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