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发潺湲亭,夜宿潺湲水
出处:《卢溪道中》
唐 · 李群玉
晓发潺湲亭,夜宿潺湲水。
风篁扫石濑,琴声九十里。
光奔觉来眼,寒落梦中耳。
曾向三峡行,巴江亦如此。
风篁扫石濑,琴声九十里。
光奔觉来眼,寒落梦中耳。
曾向三峡行,巴江亦如此。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晓:清晨。发:出发。
潺湲亭:潺湲亭(地名)。
石濑:石上的急流。
琴声:琴音。
九十里:形容距离遥远。
光奔:阳光照射。
觉来:醒来。
梦中耳:梦中的感觉。
三峡:长江三峡。
巴江:长江在四川的别称。
如此:像这样。
翻译
清晨从潺湲亭出发,夜晚在潺湲水边歇息。山风拂过竹林,竹叶扫过溪流,琴声悠扬传到九十里之外。
醒来时阳光照进眼帘,寒冷的感觉仿佛还在梦中残留。
我曾游历过三峡,那里的巴江景色与此地相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卢溪道中的夜宿之景。"晓发潺湲亭,夜宿潺湲水"表明诗人清晨启程,晚上停宿于潺湲水畔,给人一种闲适自得的感觉。"风篁扫石濑,琴声九十里"则通过对比手法,将自然界的风声比作琴声,渲染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光奔觉来眼,寒落梦中耳"这一句更深化了夜宿之情,通过光影变化和声音的冷暖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观察与感受。
最后两句"曾向三峡行,巴江亦如此"则将当前所见与往昔三峡之旅相对比,表明无论是卢溪道中还是巴江流域,皆有相同的自然美景。这种跨时间和空间的比较,更增添了诗歌的意境深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精神状态,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山水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