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台北山更多,又似碧海跃万波
读书台北山更多,又似碧海跃万波。
台边高人子刘子,架楼南北山围里。
醉中领客上上头,忽惊平地翠浪浮。
一浪抛云入天半,众浪翻空湿银汉。
砰轰打到栏干前,天跳地踔乾坤颠。
主宾拍手呼钓船,定眼看来还不然,只是南北几点山。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南山:指南边的山。山:指周围的山峦。
万簪:形容山峰众多,如发簪排列。
碧海:比喻众多的山峰。
刘子:指居住在读书台边的高人。
翠浪:形容绿色的山峦起伏像波浪。
银汉:指银河。
栏干:栏杆,这里指台边的防护设施。
乾坤:天地。
钓船:可能指远处的船只。
然:这样,如此。
翻译
读书台南山环绕着房屋,恰似无数发簪削成的青玉。读书台北山更加繁多,又好像碧绿的海面跃动着万般波涛。
在台边居住的高人刘子,他的居所被南北山环绕。
酒醉时他引领客人登上高处,忽然惊讶于地面仿佛翠绿的波浪浮动。
一浪推起的云朵直冲半空,众多波浪翻腾,湿润了银河。
浪花猛烈地拍打着栏杆,天地间仿佛跳跃,乾坤颠倒。
主人和宾客拍着手呼叫钓鱼船,仔细一看,却发现并非如此,只是南北几点山峦而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风景画面。"读书台南山绕屋,恰如万簪削青玉"中的"读书台"指的是一个供人阅读的地方,而"南山绕屋"则是环绕在房屋周围的山势,形容其优美如同精巧切割的绿色玉石。接着"读书台北山更多, 又似碧海跃万波"中,诗人通过对比,将北面的山势比作波涛汹涌的大海,展现了山势的壮观。
"台边高人子刘子,架楼南北山围里"提到了名叫刘子的高人(可能指的是智者或隐士),他建造了一座楼阁,将南北两面的山景都收入其中。"醉中领客上上头,忽惊平地翠浪浮"则写道诗人在醉酒之际带领宾客登高望远,突然发现脚下竟然涌现出如翠绿波涛一般的美丽景致。
"一浪抛云入天半,众浪翻空湿银汉"中,一浪象征着山势的一部分,它似乎要冲上云端,而众多的波涛在空中翻腾,如同湿润了银色的河汉(星宿名)。这一段描写生动传神,给人以视觉和想象上的极大震撼。
"砰轰打到栏干前,天跳地踔乾坤颠"则形容波涛冲击山脚的声音,如雷鸣般响彻,而那翻腾的波浪似乎要将天地颠倒。这种描写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力的敬畏和赞美。
最后两句"主宾拍手呼钓船,定眼看来还不然,只是南北几点山"表达了诗人与宾客共同的惊喜与享受,他们在这壮丽的景色面前欢呼,似乎想要乘舟探寻,而最后定睛一看,发现这些波涛竟只是环绕在南北不远的几个山头之间。这样的描写既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体现了他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鲜明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力量与美丽的自然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