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绎红尘骑,依微白屋村
出处:《登始兴黄塘道中排律十四韵呈陈明府》
明 · 黄儒炳
驱车江口道,小憩望朝暾。
峭壁高云气,清溪宿雨痕。
诸峰非一状,万壑若为源。
络绎红尘骑,依微白屋村。
岭头何日度,天末此中论。
大泽龙蛇走,深丛豹虎蹲。
年华看冉冉,途次厌喧喧。
未遣登临兴,忽伤赋役烦。
辽阳驰羽檄,下邑赋饛飧。
幸藉循良抚,犹堪皮骨存。
聚庐安保伍,倚杖牧鸡豚。
山水清如许,神明正可言。
小人纪风土,史氏采輶轩。
百里经过处,因声庞士元。
峭壁高云气,清溪宿雨痕。
诸峰非一状,万壑若为源。
络绎红尘骑,依微白屋村。
岭头何日度,天末此中论。
大泽龙蛇走,深丛豹虎蹲。
年华看冉冉,途次厌喧喧。
未遣登临兴,忽伤赋役烦。
辽阳驰羽檄,下邑赋饛飧。
幸藉循良抚,犹堪皮骨存。
聚庐安保伍,倚杖牧鸡豚。
山水清如许,神明正可言。
小人纪风土,史氏采輶轩。
百里经过处,因声庞士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驾车前往江口道途中所见的自然风光与社会景象,以及对地方治理的感慨。首联“驱车江口道,小憩望朝暾”开篇即展现了一幅清晨出发,沿途欣赏美景的画面。颔联“峭壁高云气,清溪宿雨痕”通过峭壁与清溪的描写,展现了山川的壮丽与宁静之美。颈联“诸峰非一状,万壑若为源”则以多变的山峰和蜿蜒的山谷,表现了大自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接着,“络绎红尘骑,依微白屋村”描绘了旅途中的人间烟火,既有繁忙的交通,也有宁静的村落。尾联“岭头何日度,天末此中论”表达了对旅途的期待与思考。中间部分“大泽龙蛇走,深丛豹虎蹲”则以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野性。
后半部分“年华看冉冉,途次厌喧喧”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喧嚣生活的厌倦。“未遣登临兴,忽伤赋役烦”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对繁重劳役的无奈。“辽阳驰羽檄,下邑赋饛飧”可能是指边疆紧急军情与地方民生的对比,体现了对国家安危与百姓疾苦的关注。“幸藉循良抚,犹堪皮骨存”表达了对贤能官员治理的期望与对人民生存状态的担忧。
最后,“聚庐安保伍,倚杖牧鸡豚”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和谐与安宁。“山水清如许,神明正可言”赞美了自然环境的美好,并暗示了对道德品质的追求。“小人纪风土,史氏采輶轩”表达了对地方文化与历史的记录与传承。“百里经过处,因声庞士元”则是对过往贤人的追忆与致敬,体现了对古代智者的敬仰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情感体验,也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