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日锦囊诗几许,七闽当有数千题
出处:《送元勋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八首 其八》
宋 · 李廌
粤藤玉板泽于脂,歙婺隃糜理胜犀。
归日锦囊诗几许,七闽当有数千题。
归日锦囊诗几许,七闽当有数千题。
注释
粤:广东的简称。藤玉板:可能指装饰有玉石的藤杖。
泽于脂:油脂光泽。
歙婺隃糜:歙县和婺源两地的特产,隃麋是一种古代的毛笔材料。
理胜犀:纹理优美超过犀牛角。
归日:返回的日子。
锦囊诗:用锦囊收藏的诗歌。
七闽:泛指福建地区,古代称福建为七闽。
数千题:数千首待作的诗题。
翻译
广东的藤杖上镶嵌着油脂,歙县婺源的隃麋纹理胜过犀牛角。归来时,装满诗歌的锦囊有多少呢?在福建地区,恐怕有数千首题目等待吟咏。
鉴赏
这段诗歌选自宋代诗人李廌的《送元勋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八首(其八)》。李廌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以诗文著称,其作品多涉及友情、离别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情感抒发。
诗中的“粤藤玉板泽于脂,歙婺隃糜理胜犀”一句,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将竹子比作精美的玉板,形容其质地细腻如同涂有脂膏,而“歙婺隃糜理胜犀”则是对竹叶纹理的细致描绘。这里诗人运用了拟物化和夸张的手法,使得竹子的形象生动起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
“归日锦囊诗几许,七闽当有数千题”则是诗人对于即将离别的朋友所赠送的诗篇数量和质量的一种期待。其中,“归日锦囊”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心意,希望这些诗句如同珍贵的礼物一样被好友珍藏;“七闽当有数千题”则是对诗歌数量的一个夸张说法,反映出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和对友情深厚的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廌在语言运用上的巧妙,也透露出他对于友谊以及自然美景的珍视。通过这短小的片段,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