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琅琅为讲还丹篇,若有清风濯胸臆全文

琅琅为讲还丹篇,若有清风濯胸臆

出处:《赠方外士
宋 · 黄裳
扰扰红尘高卧客,红尘不染人难识。
琅琅为讲还丹篇,若有清风濯胸臆
玉兔走入流珠宫,正向时人失中得。
根本盖自仙翁传,仙翁住世千馀年。

鉴赏

这首诗《赠方外士》由宋代诗人黄裳所作,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对隐逸之士的赞美与敬仰。

首句“扰扰红尘高卧客”,以“扰扰”形容红尘世界的纷乱繁忙,而“高卧客”则指那些超脱世俗、静心修养的隐士。诗人巧妙地将隐士置于红尘之中,却又能保持内心的清净与独立,暗示了他们与世俗的不同寻常之处。

接着,“红尘不染人难识”进一步强调了隐士们与世俗的隔绝,他们虽身处红尘,但心灵纯净,不易被外界所识。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使得他们的存在显得尤为独特和珍贵。

“琅琅为讲还丹篇,若有清风濯胸臆。”这两句描绘了隐士传授道法、讲解修炼之术的情景。他们的话语如同清风拂过,洗涤着听者的心灵,不仅传递了知识,更净化了人心,体现了精神层面的引导与提升。

“玉兔走入流珠宫,正向时人失中得。”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以“玉兔”和“流珠宫”来比喻隐士的智慧与修行境界。玉兔象征着纯洁与智慧,流珠宫则是其修行之所。这一句暗示了隐士通过不懈的努力和修炼,达到了一种超越常人的境界,对世人而言,这既是失去也是获得,意味着在追求真理与自我提升的过程中,既有失去物质的束缚,也有获得精神的自由与智慧的启迪。

最后,“根本盖自仙翁传,仙翁住世千馀年。”诗人在此点明了隐士们的智慧与修为源自于古代仙人的传承,强调了这种智慧的深厚底蕴和久远历史。同时,也暗示了隐士们能够长寿且保持精神的青春,仿佛是仙人一般的存在,令人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超凡脱俗、追求精神自由与智慧境界的向往之情。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隐逸生活与世俗世界之间的对比,以及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