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从兹沦异域,伤心莫问受降城
出处:《曾襄悯铣》
清 · 严遂成
八图营阵最分明,规复三年事可成。
裴度不能邀帝断,李晟竟自负天生。
一腔东市朝衣血,三面黄河战鼓声。
游牧从兹沦异域,伤心莫问受降城。
裴度不能邀帝断,李晟竟自负天生。
一腔东市朝衣血,三面黄河战鼓声。
游牧从兹沦异域,伤心莫问受降城。
鉴赏
这首诗《曾襄悯铣(其二)》由清代诗人严遂成所作,通过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
首句“八图营阵最分明”,描绘了古代战场上的布局清晰可见,暗示了战争的策略与组织的重要性。接着,“规复三年事可成”则表达了通过精心规划和执行,恢复和平与秩序是可能实现的愿景。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裴度不能邀帝断,李晟竟自负天生”则揭示了历史人物在面对复杂局势时的局限性。裴度和李晟虽为名将,却未能说服君主作出决断,或因个人信念过于坚定而忽视了现实的制约,这反映了历史中个体力量与政治环境之间的矛盾。
“一腔东市朝衣血”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将士们在东市英勇牺牲,鲜血染红了朝服,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牺牲。紧接着,“三面黄河战鼓声”则以黄河的壮阔背景,强化了战争的宏大场面,鼓声震天,象征着战斗的激烈与悲壮。
最后,“游牧从兹沦异域,伤心莫问受降城”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哀伤。随着战争的结束,游牧民族被迫迁徙至其他地区,国家版图发生了改变。受降城作为战争的见证,如今已成废墟,令人感到无限的悲伤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牺牲,也深刻探讨了历史人物的局限性以及历史变迁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