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组定趋金马署,扬鞭初闯玉京尘
宋末元初 · 方回
同是黄山采药人,相逢十载客中身。
赘疣天地吾无用,萍梗江湖子亦贫。
曳组定趋金马署,扬鞭初闯玉京尘。
徐阎卢老如相问,向道犹馀漉酒巾。
赘疣天地吾无用,萍梗江湖子亦贫。
曳组定趋金马署,扬鞭初闯玉京尘。
徐阎卢老如相问,向道犹馀漉酒巾。
注释
黄山:指黄山,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采药人:古代常有在山中采药的人。
十载:十年。
客中身:在外漂泊的生涯。
赘疣:比喻无用之物或多余的才能。
萍梗: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江湖子:江湖人士,泛指在外流浪的人。
亦贫:也处于贫困状态。
曳组:拖着官服,指步入仕途。
金马署:古代官署名,这里指朝廷。
玉京:对京城的美称。
尘:比喻繁华或世俗。
徐阎卢老:虚构的人物,可能象征熟识的朋友。
漉酒巾:漉酒巾,用来过滤酒渣的布巾,此处代指过去的经历或记忆。
翻译
同样是黄山上的采药人,十年后我们在异乡相遇。我身无长物,天地间仿佛多余,你漂泊江湖,生活同样困顿。
我决心走向京城的权力中心,初次踏入繁华之地。
如果遇到徐阎卢老,告诉他我依然保留着漉酒巾的旧事。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诗人方回所作,名为《送周汉东入都并呈徐学士子方阎学士子静卢学士处道》。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共同志向的追求。
首句“同是黄山采药人”,通过共享的经历,拉近了与被送之人的关系,黄山象征着高洁和坚韧不拔。接着“相逢十载客中身”表明两人在异乡漂泊多年,共同体验着客居生活的艰辛。
第三句“我无用”表达了一种自谦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功名利禄的淡然。紧接着“赘疣天地吾无用,萍梗江湖子亦贫”,通过比喻和对仗手法,强调了自己与朋友都未能在世俗中获得显赫的地位,都如同水中的浮萍,无根可依。
下两句“曳组定趋金马署,扬鞭初闯玉京尘”,描绘了一种奋力向前的决心和行动,尽管道路艰难,但依然坚持着自己的追求。这里的“金马署”、“玉京尘”象征着权贵之地和朝廷的荣耀。
最后两句“徐阎卢老如相问,向道犹馀漉酒巾”,则是诗人对朋友间的情谊和对未来共同理想的追寻表示了期望。通过提及几位学士,诗人表达了对友情和知识分子的尊重,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坚定的意志,是一首送别之作,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